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07 08:21:39

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中职“电子线路”课程目前还在沿用学科体系下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Multisim软件的出现,为中职“电子线路”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Multisim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关系的改变,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Multisim应用

当前,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差且思维欠活跃,而“电子线路”课程本身比较抽象,采用传统讲授模式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研究如何利用Multisim软件来为学生构建探索平台,使学生的“感”“学”“做”融为一体,就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基于Multisim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优势

基于Multisim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在节约教师黑板绘图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具体如图1所示)。[1]

二、基于Multisim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

(一)基于Multisim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目标

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和“电子线路”课程特点,笔者认为,在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应用Multisim软件来进行教学设计,要使学生如下能力得到提升(如表1所示)。

(二)基于Multisim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

1.用Multisim软件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利用Multisim软件,教师可以呈现电路结构及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猜想。例如,在探讨三极管放大电路基极输入电阻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利用Multisim软件来呈现三极管放大电路,通过交互式可调电阻Rp的调节,让学生观察输出波形的两种失真情况(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形成相应的猜想。2.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对学生所形成的猜想进行验证。根据学生形成的猜想,教师设计问题并指导学生用Multisim软件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来验证猜想,并通过探究来对相应猜想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2]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个人独立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实验操作,也可以组成小组用软件进行实验操作,而教师应该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以确保学生实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正确性。3.用Multisim软件总结并演示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概念。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利用Multisim软件总结并演示电路相关知识,对学生所形成的正确猜想进行肯定,同时,在必要的地方(如某些Multisim软件中无法涉及的知识)进行简单理论讲解,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概念。4.对基本应用进行练习巩固,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当向学生输入新知识时,教师要注意将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恰当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来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使其学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应用。例如,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在之前电路学习中向学生传授了电容滤波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此模块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来作为学习电感滤波的工具,让学生进行相应练习,以形成知识迁移。[3]5.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学会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对电路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4-5]此外,结合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教师要给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综合设计和模拟实验,对电路基本参数和工作波形进行测试,从而发现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修正,然后,再进行实际制作。通过上述步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真正得以加强。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评价,而不仅仅是通过一张试卷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要对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度进行评价等,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基于Multisim软件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电路分析和理解能力的改善(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感性知识)、学习方法的纠正、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Multi-sim软件的应用,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及学生间合作和交流的增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基于Multisim软件的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小明.仿真软件NIMultisim10在中职学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5):387-388.

[2]王子玲,刘福太,林洪文,等.基于仿真技术的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优化[J].现代电子技术,2013(16):62-64.

[3]张勇.基于Multisim的《电子线路》“做学统一”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S):34.

[4]高亚芹.中职电子线路课程融合Multisim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职业技术,2013(1):40.

[5]于帅珍.Multisim在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大众科技,2010(12):141-142.

作者:缪江珍

上一篇:微电影广告与品牌营销研究 下一篇: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