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厂中校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时间:2022-10-23 10:05:16

校中厂厂中校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摘要:随着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日益紧密,“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广泛开展,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鲁中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例,浅析“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职业素质

一、引言

2015年9月,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题《职业院校“校中厂”“厂中校”实践运行研究》成功立项。依托该课题的研究,近两年来,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自身特点和行业背景为基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深受各行各业欢迎的。中职院校的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要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诸方面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及特点

第一,“校中厂”模式及特点。我校自2006年成立校内实习工厂,先后与山东新安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邹平县石化机械厂、齐星集团及邹平鲁信石油机械厂等厂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最初的简单零件加工到复杂零件的生产,从企业师傅来校指导生产到自我设计生产零配件,我们通过产教结合,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我校又新进了部分设备,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校方投资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立车间,企业人员担任技术顾问,校内老师、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主要由校内师生负责具体的生产和操作。校中厂完全按照企业操作流程,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真实生产环境和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大大提升了中职学生实训条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实践实习,使学生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我校的“校中厂”主要承担加工技术专业教师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同时根据人员和设备情况面向更多的企业开展对外生产加工,让师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升。第二,“厂中校”模式及特点。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邹平县石化机械有限公司、山东新安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走出去办学”,把教室搬进了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至六个月年的“顶岗实习”。企业提供食宿,按照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轮岗,并安排能工巧匠与学校带队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理论和加工技术培训,同时结合企业文化,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边学边做、工学交替”直至掌握所生产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形成学做交替、岗群轮训的“厂中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实习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厂中校”模式使企业得到了合格的学生,学校也解决了一些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共赢局面。

三、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根据对县内外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现代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即企业不养“闲人”,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具备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专业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公关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门人才。针对企业的这些需求,我们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机械制造业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输送具备相应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使学生从中获得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机械制造行业,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创新思维,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能遵守入职企业的规章制度,懂法、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思想素质。

四、“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校中厂”“厂中校”解决了职业学校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偏离企业与社会需求的问题。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认识实训、专业实训与一体化实训后,到校内工厂或走进企业顶岗,学生跟工厂师傅从事真实产品生产。在生产中通过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把语言教学的方式与意会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与具体场景相联系,可以灵活运用。从简单的实训项目到真实产品生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以深入,技能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包含道德品质的职业素养是很难通过单纯的课堂说教建立的。“校中厂”“厂中校”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通过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对自身和职业有更深、更直接的感悟。在实训中,企业师傅时刻引导学生做好细节工作,如工艺流程的编制、工作日程表的记录、工量刃具的摆放及操作安全等,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及时指出,规范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同时,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学生更容易培养职业意识与建立职业道德。第三,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全面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们不断加强调研,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使得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紧扣就业需求,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同步;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依托企业生产实际,讲解设备发展的历史、产品的设计的理念、工艺的改进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并不断吸收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激发其兴趣,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参加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扩大学生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的有机结合面。第四,建立健康心态。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压力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往往出现诸多不适应,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态,引导其积极、乐观的面对工作、生活,适应工作环境,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我们学校设有素质教育中心和心理咨询室,专门针对青春期的学生结合德育教育开展心理指导服务,如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等。在“校中厂”“厂中校”的环境中,学生会遇到各类情况,学校通过指导教师或厂方人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并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人的角色,减少岗位适应期,能积极的面对工作,享受工作。

五、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取得的成效

在未实行“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时,本专业对学生主要偏重于专业能力培养,而对学生职业素质、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等能力培养重视不足,所培养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在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效率意识等方面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实施校企合作以后,本专业构建了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并行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课堂,通过项目驱动教学,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形成了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岗位意识、学习意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毕业生的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企业必需的,企业对每一位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中,要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之一就是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只有按照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去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在今后的从业中符合企业的需要,为成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祥明,马中秋.“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萍乡高等专科学报.2010,12.

[2]李玉清,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2.

作者:杨小娟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营销战略制定与控制 下一篇:微电影广告与品牌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