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上的“退化论”

时间:2022-08-07 07:22:37

鼻子上的“退化论”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嗅觉的退化,源于嗅觉受体功能的弱化。作为人体最基本的五感之一,嗅觉的存在感岌岌可危。

2007年最热的欧洲电影跟嗅觉有关,《香水》里的格雷诺耶是个嗅觉天才,对少女身体气味的迷恋使他成了一个唯美的杀人犯。在最后的绞刑架上,他凭借25个少女的体香混合研制成的香水征服了所有人,完成了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

这个发生在18世纪的故事,其实是个从鼻子上衍生出来的悲剧。当然这是个虚构的故事,可回到300年前,嗅觉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到了现在,这个故事让人类的嗅觉显得尴尬,因为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显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人类的鼻子上遭到了局部的颠覆,嗅觉退化,可能成为工业文明的后遗症之一。

此前,科学家们一直怀疑,人类嗅觉感受的丰富多样性与遗传有一定关联。最近,《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刊登了一组人体研究团队的新发现:对于不同气味的感知确实建立在相应的基因基础之上。基因和气味之间已经被证实存在着联系,而科学家们同时也发现某些功能性嗅觉基因随着人类进化的推移而不断变少了。由此引发出来的问题便是:为什么人类在进化,而人的嗅觉却在退化呢?唯一的解释则是,鼻子的存在感,越来越不依托于嗅觉了。你能闻到什么?

牛奶和咖啡,自己家的客厅,或者腐烂的肉和狐臭,都能通过嗅觉刺激神经然后引导情绪。有科学家统计过,正常人鼻子能辨别4000种不同的气味,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能闻到的气味也不到500种。至于那些训练有素的鼻子,则能辨别1万种气味。

一般说来,女性的嗅觉比男性要灵敏。人体嗅觉的直接受益者,是笼络女性的香水工业。从不列颠的“巴宝莉”、法兰西的“香奈儿”,再到美国的“雅诗兰黛”,香水配剂师把人类的嗅觉审美水平发挥到极致。据记载,目前全世界的香水工业中有15个“特级鼻子”和100多个“一级鼻子”,这些鼻子由香水厂商联合评定,然后成了活生生的试纸。而在这些人里面,有95%是法国男子,他们的祖先多是生活在法国内季花开、香气袭人的格拉斯山城。这与人类生物学专家芭芭拉・特拉斯克的一项研究结论正好吻合:工业文明之前的人类嗅觉会更加灵敏。

或许生理层面上的嗅觉还不是最重要的,心理上的延伸更能体现它的必要性。《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在四处弥漫着烧荒草味道的夏天,邂逅了米兰。这股气味在多年以后成了姜文电影的一个重要脚本。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在某个街角突然闻到和广州火车站相似的气味的时候,回忆起当年刚刚南下闯荡的激情岁月,那也是嗅觉在调情。即使是男男女女一见钟情,在触觉正式进驻之前,嗅觉也是重要的爱情激素。有人还有过这样的经验:茫茫人海中与某人擦肩而过,竟会无意中闻到了初恋情人身上的荷尔蒙气息。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嗅觉的情景功能所酝酿出来的感情会在生活中突然出现。可是,你能想象这一切有一天会消失吗?科学家们并非无情,但理性的研究结论却真的对鼻子很不利。

逐渐无用的嗅觉受体

科学上对嗅觉源头的阐述一直并不透彻。在人的鼻腔顶上,有一块10平方厘米左右的嗅区粘膜,内含大量的嗅腺。吸气时,空气中含气味的微粒到达嗅区粘膜,并溶解于嗅腺的分泌物中,此时就会刺激嗅毛的双极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这些冲动经过嗅神经、嗅球传到大脑嗅觉中枢而产生嗅觉。不过,到底具体是什么接受了那些气味信息,―直并不清楚。

直到最近,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研究者给出了更详细的答案。以松波宏明和沃斯豪尔为代表的科学团队发现,一种名OR7D4的受体是嗅觉的关键所在。而人类嗅觉的逐渐退化,和OR7D4受体的功能逐渐弱化有关。

在一个搞怪的实验中,科学家让几个不同的中年妇女去闻同一个中年男子的腋窝,结果有人闻到了陈腐的尿液臊味,有人闻到类如男性的味道,有人闻到了香草味,还有些人什么都闻不到。这种现象被解释为他们的鼻子里拥有气体受体不太一样。

研究者们推测,不同的人在同一个源头闻到五花八门的气味,得感谢OR7D4的受体。该受体的基因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391名研究对象中,大部分都拥有OR7D4基因的两个功能性拷贝,但也至少拥有一个非功能性拷贝一一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无效OR7D4变异体在整个基因库中游走。这些明显无用基因的存在提示了科学家,人类身体里OR7D4的重要性比从前降低了很多,功能性拷贝比例越来越低,部分受体甚至已经无关紧要了。而西雅图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人类生物学专家芭芭拉・特拉斯克把嗅觉退化的拐点放到了远古时代,他声称有些嗅觉受体功能的丢失,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分化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开始直立行走的人类不需要用鼻子在地上寻找食物的气味,其他感官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功能,而嗅觉其实一直在退化。

嗅觉正在消失

嗅觉的退化听起来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进化论给我们描绘的是另外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案。科学家没能完全解释出为什么OR7D4受体的功能越来越弱了,难道是嗅觉适应不了“物竞天择”吗?视觉有眼镜帮助,听觉还有助听器,皮肤上的各种日化产品就更多了,鼻子上能挂个什么呢?

真正能让嗅觉退化的原因,恐怕还是人类真的不那么需要它了。人的五感,乃至所谓的第六感,实际上是随着生活的复杂化和符号的扩张而变得更为分化的,它们构成了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础。奥黛丽・赫本的美丽和蒙娜丽莎的神秘建立在视觉之上;约翰・列农们只因听觉而生;触觉的体验作用不必多言;而遍地皆是的美食家让味觉都可以被称为全民艺术了。嗅觉呢?一个鼻窦炎患者和常人几乎没有区别。

至于在更能体现人类生活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嗅觉是五感中研究得最少的一种。真正的原因是,在人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过程中,嗅觉提供的信息和经验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不像在动物界,它们还在依赖嗅觉来形成生活经验,在生理活动中用嗅觉来进行判断推理,比如一只母猪在闻到公猪唾液中一种性信息素时,会表现出的姿态。显然,人没这么干过。

芭芭拉・特拉斯克研究后发现,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体内嗅觉基因组里的无用基因比例要高得多。而芝加哥大学的吉拉德得出的结论是,功能性嗅觉受体的退化,和视觉的进化是同步的。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话,人类将缺少那些在鼻子上产生的情感,这起码是香水制造商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上一篇:一种生活方式的回归与升级百货业的第二春 下一篇:饮食文化的另一条分支挑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