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公益 提升品质

时间:2022-08-07 06:19:18

突出公益 提升品质

关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然而,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人文等等各方面迅速腾飞,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直接促使了我国公益性事业的迅猛发展,博物馆作为公益事业的风向标志,首破坚冰,率先实行了“免费开放”,真正地让人民感受到了它的公益性――“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但是,如何从博物馆专业的角度,建立科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设计出符合行业规律的操作模式,尽快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突出博物馆的公益性能,就成为当务之急。

思考之一:正确理解博物馆的角色

对于国人来讲,博物馆无疑是泊来的词汇,何谓博物馆?博物馆又何为?很多人对其本质淡然,其实说到底博物馆的本质应该是将“非营利”与“公益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博物馆在新时期的使命和担当中去找寻答案。曾几何时,一张小小的门票“把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拒之门外”,可以说直接剥夺了这部分国民的受教育权。欣喜的是,随着时势发展的必然性,在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突出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社会的大众前提性主导下,我们迎来了“还原博物馆”最崭新的一天――免费开放。在免费开放的背后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不少媒体认为,观众的踊跃参观,雄辩地表明,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是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是如博物馆、纪念馆等等社会公益性事业场所角色的真正还原。至此,博物馆公益性的逐步加强便成为提升我国博物馆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思考之二:免费开放与公益性的相互促进

博物馆这种事物自从海外植入中国那一刻起,就形成了它“入乡随俗”的病疾。中国博物馆如何“安身立命”与国际接轨,始终是业内人士研究探讨的一个课题。改革开放后,我国迅速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众多的有识之士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国人最为敏感的博物馆门票,所以,免费开放也就成为了博物馆在新时期公益性的突破口。事实证明,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对自身事业的发展是个挑战和机遇,更是对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脱节的一个很好补偿,是突出博物馆公益性质和文化魅力恰到好处的彰显。它直接打破了博物馆受政府及其政策的强势主导,使参观者成了博物馆的主体。当更多的人们矗立在博物馆这个宝库的其中,面对历史、还原真实的同时,更求真了自我,陶冶了情操。这一历史性的变革,直接成就了博物馆真正的“以人为本”――常情、常理、常态。如果能让博物馆在充分自主的状态下更进一步的加强公益性选择自主的开放模式(包括免费),甚至参与政策制定,其有效性将极大提高,其品质则会日臻完善。

思考之三:公益性质的突显必须依靠有效的制度约束

免费开放直接突显了博物馆的公益性能,但是,如果缺少相应的制度与管理办法,免费开放随之带来也会是种种的尴尬与难堪,也会对“公益性”造成潜在的冲击。我们回过头来看博物馆公益性的彰显,其实就是近年我国现代公民社会构建中出现的现象之一。一方面,国人比较快地熟悉了“公共性”话语,而另一方面,越过概念层面,大家对“公共性”的事物(包括公益性的博物馆)还严重的缺乏认识,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博物馆还是个“新兴事物”,是个“泊来品”。博物馆的公益性,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理念问题,更关键的还是制度设计及如何在操作中实现目标的问题。从这样的立场出发,博物馆的公益性与免费开放确有关联,又无必然的关联。对照国外例如欧美国家的情况看,博物馆一般也是坚持低价原则而以管理的效益为重,以保持博物馆的品质为目标。这就要求我国博物馆界应该与时俱进,研讨制定符合博物馆行业相关规律和规范的改进办法与管理制度,这也是博物馆自身地位体现与维护。

思考之四:品质决定作为,公益突出个性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全面地统筹规划,才能迎接免费开放的挑战和机遇,才能更有作为。如果单从观众的角度看,博物馆的品质体现也就是建筑设施、藏品展示、服务管理三方面。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博物馆给予参观者提供的利益应该是追求知识的场所、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地方,而不是单一的走马观花。所以,表面上的人潮汹涌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代表博物馆的品质所在,也不是公益性质的具体体现,更不是博物馆服务职能的彰显。

除此之外,博物馆的品质还体现在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方面,比如文明场所与文明观众的相互影响、感染与提升等诸多方面。近年来,博物馆随着免费开放而招来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良性发展,这些都有待于我们日后的完善。总之,“免费”也好,“公益”也罢,博物馆就是博物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它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公众,面对社会的时候,应该发挥更高的品质,创造更大的作为。

上一篇:浅析导购员与顾客购买行为的关系 下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形势分析与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