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银行监管标准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07 04:52:29

基于新银行监管标准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4)02-000-01

摘 要 国内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出台和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实施,对我国商业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基于新银行监管标准下,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 银行转型 新银行监管标准

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国际范围内的银行监管不断加强,并呈现出新的形势。为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金融健康发展的要求,银监会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步伐,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层面,进一步强化监管,通过在杠杆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健持续发展。

一、新的银行监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充足率方面。进一步明细化资本的监管范围,将2级分类变更为3级分类,采取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方式,将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优化,并将风险资本覆盖的范围扩大,提升银行体系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对资本充足率的下限提高要求,原来的一级资本占风险的比例由原来的4%和8%变为6%和8%,同时还增加了核心一级资本,将其资本充足率定在了4%。同时加强了对附加资本的要求,将其比例确定为1%。

2.加强了用杠杆率来进行监督的力度。要求一级资本要占4%以上,这个指标和资本充足率形成互补。从 2012年启动实行新资本监管准则,要求2013 年12月31日和 2016 年12月31日前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达到新的资本监管准则要求。适应调整期过后,所有银行必须依照新监管准则要求及时披露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

3.完善风险监控的指标。在原来的要求上,新的监管标准又提出了新的指标,以约束商业银行的行为,更好地监测商业银行的相关风险,例如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将纳入监管指标。此外也强化了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新增了2个的指标,分别是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其最低限分别为150 %与2.5 %。另外有相应的调整机制,以保证其动态性和实时性,在经济形势和贷款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据此调整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4.系统重要性银行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慎监管要求,以加强其对外部风险的承受能力 :一是为有效化解风险,监管机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要发行自救债券。二是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三是进一步规范大额风险管理机制,合理减低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和借款人信贷总额对资本净额的占比。四是提升并表风险管理的监管标准,包括设定集团层面风险偏好 、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统一风险管理政策 、规范集团内部交易等。

针对以上的新的监管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在要求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转型,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强化自身的实力。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管理粗放、资本运作效率低、信贷扩张比例大、资本补充途径少、经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现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转变经营模式,实施精细化的经营。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是扮演资金供应商的角色,以借贷经营为主。真正地精细化的经营应当是以金融服务为主,通过金融创新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光服务于直接融资,也应当在间接金融方向发展,从银行资金管理的导向上来说,应当变存量管理为流量管理。同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高资本消耗,资金运用效率低,利息收入为主要收入,而其它资金的盈利渠道较少,资本消耗的压力较大。

其次,转变经营策略,向多元化发展。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方面来讲,要想有大的突破,就需要在经营战略上有所调整,具体包括银行的产品结构、业务范围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要全方位的整体资源,更加多元化地利用资金和银行成熟的金融渠道。加强非信贷资产的比重,使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在收益的渠道方面,应当加强非信贷收入的比重,不能单纯依赖存贷的利差。在业务范围方面,要积极提高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和银保等附加值较高的业务,服务更加精细化。

第三,本着客户至上的理念,要积极地培育客户。为提高目标客户的贡献度和保有量,有效保持与增强同业竞争优势,应该建立良好的客户服务关系,此举也是商业银行推行各项升级转型、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消费者对银行业服务的关注度逐步提高,相反忠诚度却在不断下降。商业银行更多关注具体的产品和业务,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客户的潜在价值与综合需求。

新的银行监管模式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我国的商业银行还要面临着国外银行的挑战,因此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在现有的传统业务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拓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对外开放研究小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金融时报.2005.09.01(1).

[2]徐放鸣.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金融研究.2004(10).

[3]施华强,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金融研究.2003(10).

[4]曾婧.中国银行业的二十五改革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特区经济.2004(07).

上一篇:刍议公路交通经济制约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金融经济中金融套利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