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交钥匙”模式为荣

时间:2022-08-07 03:17:44

不能以“交钥匙”模式为荣

决策本土化:发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

新疆发展的主体是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无论是对口援疆项目还是中央的直接投入,不要变成外来“援助”方“包办代替”。外来的援助和投入,必须在承认和尊重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主人翁和主力军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一方面,只有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自己才能真正了解新疆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了解新疆的实际需要,因此,离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再多的对口援疆和投入便失去了所谓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新疆的干部群众理应成为最终落实和具体实施对口援疆和投入的主人翁,成为新的援疆建设的主力军,防止和避免各类援疆和投入项目变成内地项目和人员的简单“嵌入”。

这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问题,也是解决当地相对严峻的就业问题的要求。充分尊重和发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各项援疆项目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能够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给众多项目的今天和未来的持续发展,注入现实可能性。

过程共享化:充分参与,成果共享

要保证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援疆项目和投入全过程的充分参与。过去我们的一些对口援助项目一般只关注项目和投入本身,不大关注甚至忽略当地人的参与,使之往往变成与当地人无关的“嵌入式”工程,有的甚至以最简便的“交钥匙”为荣。这种外来者的“交钥匙”模式,尽管进度快,有的项目的短期效益似乎也较明显,然而“嵌入式”的做法却在事实上筑起了一道隔墙,拉开了项目投入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距离,不仅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也影响了一些项目长期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由于一般的群众感觉不到与这些项目和投入之间的利害关系,往往漠不关心。如果有些项目和投入触及到他们的实际利益,这种漠不关心甚至演变为不满和抵触。我们应该摆脱这种传统的“援疆”模式,必须把对口援疆和投入上升为广泛吸纳当地各民族劳动力的过程,并通过这种参与,拓展当地人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增加当地人的收入。在此方面,不能把对当地人的技能培养和劳动培训视为增加成本的累赘,而是从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的高度,把这种培养和培训纳入到项目和投入计划之中,项目一启动就要统筹考虑,统筹安排。

参与是共享过程的重要环节,但也只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的另一端是过程的终点,也就是援疆成果的共享。一个好的起点能够为其好的终点开了个好头,保证当地人的积极参与为其共享最终成果开了个好头,打下了基础,但援疆成果的最终共享并不是由此自然而然能实现的。不仅要在一些项目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并做到当地人的充分参与,在这些项目的后续运行中同样充分考虑并做到当地人的充分参与。其中,我们应把培训、招工和使用更要向当地少数民族倾斜,将援疆项目作为解决当地尤其是当地少数民族民生问题的重要途经和手段。不论其成本多大,国家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引导各地区各企业在实施援疆项目时做好此项工作。

政策制度化:将好的做法变成一种机制

这一次的对口援疆,不仅规模大,而且涉及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方面面,可看作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相应的机制,使对口援疆工作有序进行。仅就人员流动而言,不论如何强调主体决策和过程共享,随着援疆工作的全面铺开,相应的人员交流将是空前的。将会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肩负着中央和内地人民的重托,奔赴新疆各地。对新疆当地人民来说,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内地人在新疆的形象代表,有时甚至可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他们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者,更像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代言人和践行者,因此,在进疆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联想到最近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部门作出有关应聘公务员必须具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能力的规定,援疆工作对相关的人员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量干部和技术人员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时,我们的相关部门就对他们进行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其中既有语言方面的培训,也有许多有关民族理论和政策、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为当时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发挥过很好的作用。可惜的是,这些没有上升到国家的法律制度层面,随着后来的形势变化,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未能持续下去。回顾历史,当新的空前大规模的对口援疆即将开始时,我们真正感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这里的粮草既是各种精心规划,也应包含这种机制和制度的设计。当然,制度问题并不仅限于有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政策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从更深层面来说,包括前述的主体决策机制和共享援疆全过程等问题,也包括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所有这些问题应统筹考虑,系统安排。

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感到,没有经济发展不行,但经济发展了不一定包治百病,万事大吉。如果没有相关的决策、参与和分配等方面的制度跟进,经济发展可能不仅不能带来相应的社会和谐,相反,快速发展相伴的有可能是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等,从而有可能导致越发展越不稳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搞好对口援疆工作中的主体决策、过程共享、形成机制,其意义和价值并不亚于经济发展本身,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者为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充分警惕运动式发展思维 下一篇:谨防新疆“人文生态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