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继承法的修正

时间:2022-08-07 02:35:41

论文摘要 我国现行继承法在遗产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以及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方面尚存在着不足,因此,本文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看,认为继承法的修正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建议明确遗产的范围、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同时,建议设立遗产清册制度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同时,虽然遗产税是近年来关注度很高的问题,但我国继承法的修正不宜增设遗产税的规定。

论文关键词 遗产 法定继承人 遗产清册 遗产税

一、我国《继承法》修正的时代背景

我国自1985年4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颁行以来,历经三十多年,期间未经任何修订,其对于处理继承实务而言,不够明确、具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这对我国的《继承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继承法》第三条对遗产做出了规定,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类型的财产性权益也不断出现,但现行《继承法》由于其滞后性,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独生子女家庭,若晚辈先于长辈死亡,则可能出现无人继承遗产的问题,这亦对现行《继承法》第三十二条提出了挑战。此外,近年来关于遗产税的争议颇多,在我国是否应当引入遗产税制度,亦成为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值此民法典编撰之际,为我国《继承法》的修正提供了机遇,因而对《继承法》修正的思考确有必要。

二、我国《继承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继承法》修正的时代背景之下,可见我国现行《继承法》至少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第一,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滞后。《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并对其进行了列举。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权利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纪念册等具有人身性的财产权益、网络财产权等,近年来请求继承QQ账户、支付宝账户等案件也时有发生,而现行的《继承法》已不足以处理这类型的案件。从《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的范围应当是“合法财产”,其列举的财产都是积极财产。但《继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在我国实行限定继承,限定继承的遗产范围应当包括积极财产,也包括消极财产。而《继承法》对遗产范围的列举式的规定,未明确是否包含消极财产,这对于保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利益而言存在隐患。

第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过窄。《继承法》第十条规定了两个顺序的法定继承人,范围涵盖了三个亲等。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独生子女家庭,若子女先于父母死亡,而该子女也没有子女,在父母死亡后,则极有可能致使无人继承财产。而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在出现无人继承遗产的情形,应当由国家获得遗产的所有权,这与保护私有财产权原则相违背。

第三,现行《继承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力度不足。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我国实行限定继承制度,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继承人应当以继承的遗产价值为限,向债权人清偿。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的权利,但在实际上,这一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缺乏对遗产的清册制度,在继承发生之后,对于被继承人所留下的遗产数额,债权人往往是不清楚的,而继承人在继承期间隐匿、转移财产都不一定能为债权人所知,这成为债权人利益保障的一个法律漏洞。

三、对我国《继承法》修正的建议

对《继承法》的修正迫在眉睫,民法典的编撰也为《继承法》的修正提供了契机,在此基础上,要对《继承法》进行修正,解决现行《继承法》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建设的方面来思考,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修正遗产范围的确定方式,建议采取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将新类型的财产性权益纳入遗产的范围。前文已述及,现行《继承法》关于遗产范围的确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类型的财产性权益理应可以继承。同时,采取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遗产的范围,可以打破法律的僵化,在出现新类型的财产时,可以通过对法律的解释来适用,保障法律的灵活性。此外,继承制度应当具有体系性,我国现行《继承法》规定了限定继承制度,关于遗产的范围的规定应当与之形成体系,即在《继承法》的修正中,应当明确我国遗产的范围应当包含消极财产。

第二,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前文已述及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过窄,使得国家取得遗产所有权的可能性较大。为了保护私有财产权,建议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增加第三甚至第四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关于这一点,德国法可资借鉴。德国民法典在继承一部分规定了第五顺序甚至是更远顺序的法定继承顺序,涉及至少十二个亲等。而结合自然规律,这使得由国家取得遗产所有权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我国《继承法》的修正中借鉴德国的这一做法,与我国《继承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第三,建议在我国《继承法》中增设遗产清册制度,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主要是基于我国限定继承制度的考量,遗产清册制度可以做到与限定继承制度的衔接。根据限定继承制度,继承人应当以其继承的遗产为限对被继承人的债权人进行清偿,为了防止继承人在继承期间隐匿、转移财产,保障债权人的权益,遗产清册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我国缺乏遗产清册制度的规定,而结合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引入遗产清册制度。遗产清册制度要求继承人在继承发生之后、遗产分割之前,对遗产进行真实的记载,并以遗产清册为准来确定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法国民法典》规定了对作虚假遗产清册的惩罚,其规定“继承人如为犯有隐匿遗产、或故意并恶意地不将某些遗产记入遗产清册的过失者,丧失有限责任继承权”,即要求继承人清偿全部债务。我国台湾地区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笔者认为,通过对遗产造册的方式,可以让债权人对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有所了解,而继承人为虚假行为的,要负担全部的债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继承人隐匿、转移财产,进而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引入遗产清册制度,应当成为《继承法》修正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四,我国《继承法》中不宜设立遗产税制度。遗产税制度的出发点在于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从这一方面来看确实具有积极意义,但从长远来看,在我国不宜设置遗产税制度。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遗产税最早诞生于古埃及,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也曾规定了遗产税,但笔者发现,现代社会我国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对于遗产税的态度已发生了转变。我国香港地区已于2005年取消了遗产税制度,而美国也曾预计要在2011年全部取消遗产税制度,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笔者认为,已经设立遗产税的国家或地区取消这一制度,理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遗产税的起征点难以确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这使得遗产税起征点的确定成为了一个难题。其次,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继承人避税的手段也越发高明,如通过信托等方式避税,这也使得遗产税制度形同虚设。我国尚未设立遗产税制度,但从美国及香港地区遗产税制度的发展可以管窥我国遗产税制度的未来。因而在我国《继承法》的修正中,不宜(至少短期内不宜)设立遗产税制度,同时,这也符合保护私有财产权的继承法基本原则。

四、结语

我国现行《继承法》的规定不够具体,且随着社会背景的深刻变革,需要对《继承法》的相关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护私有财产原则是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在《继承法》的修正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可以通过适当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方式,减少国家取得遗产所有权的可能性,进而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同时,在我国不宜设立遗产税制度,这也是保护私有财产权的重要体现。继承法应当具有体系性,我国确定了限定继承制度,其立法目的之一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相关的制度设计中,也应当考虑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在我国建立遗产清册制度,是对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重要体现,且与限定继承制度相衔接,具有科学性。在民法典编撰的时代背景下,对《继承法》进行以上方面的修正,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对处理继承纠纷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论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道德素质 下一篇:试析我国《继承法》的修改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