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考前心理训练

时间:2022-08-07 01:25:49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考前心理训练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夜成名天下知。尽管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命运的写照,但确实深刻揭示了考试对于一个学子意味着什么,将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对于现代中学生,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社会的激烈竞争带给孩子们的是沉重的压力。特别是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相对来讲趋于理性,欠生动性、趣味性,导致不少学生得了"厌数症",乃至"恐数症"。在中考这一关键时刻尤为紧张,举足无措,结果事与愿违。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顽症呢?我觉得强化考前心理训练克不容缓,现就这一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目的

(一)学以致用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

我们学习数学并非为了仅能做几道数学题,而是通过对数学的学习确立一种科学的数学观,构建一种数学思维模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学科的问题,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打开科学之门;更重要的是领悟数学精髓,凝练自己的思维,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二)理清学数学与考数学的关系

1、我们学数学不是为了数学考试,但必须面对考试。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何老师通过试来检查;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对于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更需要时间、社会的考验;因此,回避考试是不现实的,只是考试的方式不同而已。

2、数学考试能促使我们更好的学好数学。不论那种考试模式,结果要么满意,要么不满意。若满意则会更加热衷于对数学的学习,更深层次的领悟数学思想;若不满意,则是考验我们意志的绝好机会,促使我们知难而进,学好数学;同时也表明以往所学还不够,还需不断改进。

3、学好数学可以更好的考出满意的成绩。

二、正确理解考得好与不好

(一)、明确考得好与不好的标准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考得好与不好,因此学生便不得不拼命向高分奋斗,但最终却酿成了很多悲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会因为一分或几分之差权衡“聪明”与“不聪明”,导致差一分或几分的的学生丧失奋斗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因害怕通过考试证实自己“差”,便非常害怕考试。尽管人们习惯用发挥不好,失误等来安慰考分低的学生有一定的作用,但事实上,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即或超常发挥也很难考出高分!之所以认为差,并非一定是考得不好,而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心理压力较大;其二是学生能力有差异,有的学生善于做基础,有的善于做难题,有的速度较快而有的较慢;其三,学生兴趣有差异。有的学生特爱数学,不需要多大力气便可学好,而有的学生是在强迫自己学数学,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不应仅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考得好与不好,而应以进步大小来衡量更科学准确。

(二)、由考得不好向好转化

考试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让学生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考得不好的也可以逐步考好。

三、注重考试心理训练

在考场上沉着应战,充分发挥,这是每一个学生期盼的,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每次考试总有不少学生“怯场”、“慌场”,能做的题没做,不能做的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易出现“短路”的现象,走出考场便恍然大悟,这一现象除基础不扎实外,根本的原因便是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造成的。我认为应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

1、以平常心态对待考试,当今社会远非“一卷”定成败的封建科举可比。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若看得太重,心理压力自然增大,到无法承受时便适得其反。

2、让学生多体会成功与失败。面对考试,家长、老师担心,学生更担心!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永远成功,也不可能永不能成功!面对关键的考试突然要求学生不紧张,不慌场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时应多训练,让成功较多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体会失败的滋味,警醒他们戒骄戒躁;对于失败较多的学生则应想方设法让他们多感受一点成功的喜悦。不仅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之外的成功,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之处,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为此,不妨采用分层考试的办法,让基础最差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自信的面对学习。

(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针对近几年重庆市的中考数学试题较灵活、知识面广、综合应用能力强等特点,老师应对“症”下“药”,一是进行不同题型的专项训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心中有数;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全面展开有主次的训练;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只能有针对性的训练其强项,或补其弱项,而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对一些拿不起放不下的学生,不妨采用“放弃法”训练:比如在相同时间内让学生考全卷与考部分卷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学会“放弃”少部分,争取大多数的道理,效果会更好!

总之,学好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主要靠扎扎实实的下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

上一篇:课堂和生活对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下一篇:对于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