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体制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8-07 12:48:52

素质教育体制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受到很大的束缚。在素质教育条件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换好角色,成为与学生平等的指导者和朋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不同要求,使其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改革

一、素质教育体制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基础,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核心。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保证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创新精神,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

学生的发展,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有意与无意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由于这些影响千差万别,所以学生的发展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理念,主要是强调“基础”的共性,强调人发展的“共同特点”,强调学生的不成熟性,于是天平向统一目标倾斜。而现代的素质教育则相反,它更多的强调人的发展的多样性与不平衡性,强调学习者的选择权利,强调教育应该适应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是传统教育弊端的直接体现,所以,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是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并为其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而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二是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睦关系,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教学问题,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不可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强制纳入既定的轨道;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照顾学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三是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的层次性,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学生的活动层次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展。四是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外在的教学环境与条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借助学生在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和塑造自我。五是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作用,既包括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人人参与,又包括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参与。六是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体系,所以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和挖掘教学体系中诸因素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素质教育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1.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积极倡导并促进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下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教学的两条重要原则,强调每节课都要有对不同的学生提高的计划与实现这种问题的设计,并在教学中落实。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尽量地给学生发展的主动权,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激发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2.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增加一些“互动环节”

课堂上的“互动”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学科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和讨论,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侧面,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师生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下转第227页)(上接第226页)与学习,共同面对知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正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在师生的相互学习中,学生得到了心智上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更新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形式,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的教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教与学的步调一致,从而实现真正的互动。

学科互动,在新课程标准下,各学科之间也产生了互动,在我们的政治学科里此类问题比比皆是。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能活到老学到老,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别的学科的同行学习,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常有新鲜内容注入,使整个课堂更生动,更活跃,更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适应时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水平,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的讲,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性和其他技能一样,都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创造没有、没有权威、没有框框;唯书唯上、个人崇拜、自我贬抑是它的大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人云亦云是它的陷阱,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是它的支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它的伙伴。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让“人人借有创造力”“处处都有创造”的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精神和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2)创造民主祥和的课堂气氛,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祥和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创造性思维是在民主祥和课堂气氛下自由舒展的,它犹如河里的涓涓细流,最终汇入湖海,激起层层浪花。创造民主祥和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师生民主和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包括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待不同意见者不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是采用犀利语言进行批评和强力抵制等;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通过鼓励、引导、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做一个对知识没有反思能力的、被动接受的实体,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围绕主题,全体师生参与的“自由讨论法”;通过已知的东西作媒介,将毫无相关的、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的“统摄法”;把问题抽象化,然后解决方案的“哥顿法”;将应当考虑到的要点,基本的思考方面,预先列成一个表,然后按表逐一刺激思考力以打破我们思想上的顽固性的“设问法”;对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形态分析的“形态分析法”等等。实践证明,上述种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采用,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要体现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学思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卢元锴,陶礼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2]戴世武.浅谈素质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1999(5).96.

[3]张利冰.浅谈高校素质教育推进中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3(8).54-55.

[4]贺喜灿.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社会纵横.2005.(03).

[5]李全顺.谈创建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作者简介:陈新学(1968-),男,河南中牟人,中牟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师,从事政治课教学。

作者单位:郑州市中牟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应用――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二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