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Q群的文本、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8-07 11:43:35

基于QQ群的文本、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的比较研究

摘要:即时通讯软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即时通讯软件的代表,QQ在教学中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基于QQ群平台有文本、语音和视频3种基本的交流模式。以QQ群平台的3种交流模式为出发点,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QQ群的3种交流方式在教学中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讨论时间和信息量以及学习参与度3个维度对QQ群3种交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为利用QQ群优化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同时对利用QQ群优化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QQ群;交流模式;对比分析;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076-03

基金项目:国家创新性实验项目(101051140)

作者简介:杨坤(1988-),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学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均衡发展;黄梦蝶(1991-),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学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均衡发展。

0引言

即时通讯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也引起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它使泛在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即时通讯软件的代表,QQ在国内发展迅速,据腾讯官方网站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QQ用户中的活跃帐户数已达到7.519亿,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1.674亿。将QQ运用于教学也日趋普遍,其中QQ群的各种交流模式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有突出作用。

1研究背景

1996年以色列的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为了能在网上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流的特点,实现人与人的快速交流,他们决定开发一种软件,从而产生了ICQ(Iseekyou的音译)的设计思想。1999年国内开始出现了Oicq、Picq、OMMO等一些类似ICQ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OICQ(openicq)是QQ的前身,因其用户操作简单、界面设计合理,使它的在线即时通讯的用户群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QQ群是QQ诸多功能中的一种。QQ群的传播特征包括即时性、异步性、并发性和多媒体特性等。基于QQ群平台的交流,不仅可以是文本交流,还可以是音频、视频交流,不仅可以实现一对一交流,也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同步传输对方所需的电子材料,如教学设计、课件、多媒体素材等,从而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有各自的特点。随着将QQ运用于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关于QQ群运用于教学的交流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各学者的重视。但在现有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对QQ群的3种交流模式采取单个研究的策略,很少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确切的研究维度加以区分,显示不出各种交流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对QQ群的3种交流模式按照一定的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各种交流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构建更加合理的QQ群在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QQ运用于教学的各种交流模式的特点分析

2.1QQ群运用于教学中文本交流模式的特点

文本交流模式指的是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利用文字、图片等文本形式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交流模式是建立在QQ传输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功能基础上的,主要利用纯文本聊天的形式,参与者通过终端打字收发消息,并辅助以一些图片来传递信息。利用此种模式可以让QQ群中的所有人参与话题讨论等活动,对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都很有益处。该交流模式的快慢,取决于参与者打字的速度及准确度,参与者在文本交流一段时间后,思维会被一定程度地激发,群中的讨论节奏会随着参与者积极性的提高而变快。在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QQ表情等功能,让沟通变得更加活泼。除此之外,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中,参与者可以随时截图,让交流更加快捷和直观,并且利用在线文件传输和群共享、群邮件等方式,扩展了QQ群的交流宽度和深度,让交流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其基本操作步骤为:登录QQ-选择收发消息的QQ群-采用文本交流模式进行交流。文本交流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保留文本交流的记录,在参与者需要之时可以随时调出查看,并且消息记录支持复制粘贴功能,让参与者不会忘记信息,沟通更加方便自如。另外,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使得参与者看不见彼此的表情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交流时在心理上比较放松。该交流模式的缺点在于文本输入所需时间长,而且容易出错,在参与者彼此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情况下,失去了通过声音和表情获取更多信息的机会。

2.2QQ群运用于教学中语音交流模式的特点

语音交流模式是指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借助于麦克风等设备通过声音向对方传递语言信息,同时也可辅以文本交流模式中的信息交换途径以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交流模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相类似,而其与电话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电话是一对一的交谈,而在QQ群的群体语音聊天是多人一起,并且在进行语音聊天的同时,可以辅以文本交流,可以收传文件,也可以发送图片及表情等,这就大大扩展了单纯意义上的语音交流。这种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讨论的人员都能够听到彼此的声音,在教学中更加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也更能激发参与者的参与热情。该种交流模式的快慢取决于参与者对话题的敏感度、热情度和熟悉程度等。交流过程中参与者通过话语的相互鼓励和启发,使话题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热烈讨论的氛围中。结合文本交流的部分功能,语音交流可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其基本交流步骤如下:登录QQ—选择所要参与讨论的QQ群—点击“群语音”键—邀请群成员—进入语音聊天模式进行交流。采用语音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者更快也更加容易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他参与者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意思。另外,语音交流模式的交流途径相比文本交流模式更加丰富,对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讨论的深入。

2.3QQ群运用于教学中视频交流模式的特点

视频交流模式是指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借助网络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向其他参与者传递视频以及音频信息,同时可以辅以文本交流模式的信息交换途径以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该种交流模式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可视电话,但可视电话是一对一,QQ群里的视频交流模式是一对多,更接近于视频会议系统模式。这种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者清楚地看见彼此的相貌和表情,在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可以用文本、语音沟通外,肢体语言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在教学交流过程中,师生间可以利用该种模式进行实物演示等活动,更大限度地支持了多渠道的信息表达。该种交流模式比文本交流和语音交流更加丰富,一般情况下也更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其基本步骤如下:登录QQ—点击“多人视频”键—选择需要进行交流的群—添加群中成员—进入视频聊天模式进行交流。采用视频交流有效地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增加,而且能通过视频图像观察到学生的一些表情变化,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进一步探索其内心世界。同时,在QQ视频交流过程中可以及时抓取画面,供参与者进一步分析和欣赏。这种交流模式直观性更强,参与者可以使用的功能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因此也越来越得到普及。但这种交流模式虚拟性降低,它让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容易让参与者产生拘束感,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更难袒露心声。此外,由于网络原因,QQ群中的多人视频人数有限制,不适合10人以上的教学讨论。

3教学实验中QQ群文本、语音、视频交流模式的对比分析

在QQ群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交流模式分别有各自的特点,也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文本交流模式、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的目的都是要让另外的参与者明白自身的意思,都能够传递信息,并且都可以进行文件共享等。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文本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文字传递信息,语音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语音本身传递信息,视频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视频传递信息。所以在对这3种交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考虑这3种模式共同拥有的功能和特点外,更强调了它们彼此间侧重点的不同。在经过实证研究后,发现这3种交流模式在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讨论时间及信息量、学习参与度3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别。

3.1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

在实际的教学讨论过程中,基于QQ的文本、语音和视频的交流在话题引入和话题转换率上有很大的差别。在QQ群中的文本交流模式下,话题引入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话题发起人希望引起注意的受众不确定。这种情况下,QQ群中对话题发起人所发起的话题感兴趣的在线群组成员在群文本讨论区域进行交流,话题才能得以展开。这种情况下的话题引入,可能会出现“有人发起,无人应答”的情况。相比较之下,基于QQ群的多人语音和视频的交流模式,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因为语音和视频的交流模式在话题发起时,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话题参与人员确定后才能进入讨论群组,目标受众明确;二是参与的人员必须全部在线才能取得语音和视频的正常连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的话题引入成功率。在话题的转换率上,文本交流模式要比语音和视频的转化率小。经过调查,文本交流过程中,一次40min的连续讨论的主题一般在2~3个左右,而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中一次单位时间内的讨论主题可以到达4~5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文本输入比语音和视频交流速度要慢很多,在进行语音和视频交流时,参与者的注意力要比文本讨论时更集中,并且文本交流模式中的话题展开后,参与者的思维要更加深入,话题不容易被打断或者转换。在语音交流模式和视频交流模式相比较的过程中,语音交流模式的话题转换速率比视频交流模式的话题转换速率要略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语音交流模式中人与人之间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彼此的表情神态,参与者更能放松地参与讨论,而在视频交流模式中,多数参与者会对其他人察言观色,在话题转换时顾忌较多。

3.2讨论时间及信息量

在QQ群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各种交流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运用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当条件一定,各种交流方式在面对同样的教学话题和学习任务时,讨论时间和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实验中,当面对同样的话题时,文本交流模式要完成一个教学话题的讨论所需的时间最多,为40~50min。语音交流模式和视频交流模式所需时间差别不大,为25~30min。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本交流模式中文本输入的速度要比语音和视频中人与人直接言语对话要慢,并且在参与者打字输入的过程中,对话题的思考要更加深入和全面。在多人参与的文本交流过程中,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发言关注度要比在语音和视频过程中的关注度要高。相比之下,在语音和视频交流过程中,多人一起讨论会出现声音相互干扰的情况,参与者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意见,思维深度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另外在文本交流过程中,他人输入的时间空隙要长,参与者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一定的资料搜索,可以让参与者讨论的信息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QQ群的3种交流模式所产生的信息量也有所不同。在对同一个教学话题的讨论中,文本交流模式的有效信息量占整个讨论的信息量的比例更大,语音及视频交流模式的有效信息量比例相差不大。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语音和视频交流更加直接和快捷,参与者可以脱口而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特定的环境下,参与者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组织自己的逻辑和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容易有随意的成分,但是在文本交流过程中,虽然交流气氛也可以很活泼,但是参与者输入的信息在逻辑和语言组织上会更加有条理,并且其他参与者对输入文本的关注准确率更高,使得有效的信息量的比例增高。

3.3学习参与度

学习参与度是衡量QQ群运用于教学活动过程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QQ群的3种交流模式在参与者的学习参与度上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文本交流模式的学习参与度最低,其次是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的学习参与度最高。在面对同样的教学活动话题时,3种交流模式中参与者对话题感兴趣的程度相差不大,但是在后续的讨论中参与者的兴趣提升程度有差异。因为3种交流模式给参与者提供的氛围不同,这种氛围给参与者的影响也不同。视频交流模式中,由于参与者彼此看得见,不仅能够通过言语和文字反应出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能够直接看到彼此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这样的讨论环境让参与者有很强的存在感,能够时刻感受到其他人员对自己的影响,这种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参与者对话题的兴趣程度,也对参与者的发言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讨论时参与度最高。相比之下,语音和文本交流模式对参与者的影响要小。参与者在语音交流模式中进行讨论时能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参与者对话题的兴趣程度随着话题的展开会有一定的提高,参与者能够在听觉的刺激下带动思维,相较于文字而言,语音更能够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在文本交流模式中,参与者对文字的感兴趣程度没有语音和视频那么高,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讨论开始到讨论高潮的时间要长,在进行到讨论末尾时参与者的兴趣消退得更快。

4结语

在QQ群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3种交流模式中,各种交流模式在各个情景中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没有孰好孰坏之分。文本交流模式是最基本、运用最广的在线交流模式,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对设备硬件和对网络通信流畅度的要求更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本交流模式支持多人同时参与,能够对少量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但是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容易下滑。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更适合少量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参与者的学习参与度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问题讨论更加快捷方便。明确QQ群的各种交流模式的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QQ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也为我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QQ群运用于教学的交流模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徐建星.基于QQ的高校师生课后交流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4).

[3]马晓玲.QQ传播模式及特性探析[J].东南传播,2008(4).

[4]牛红凯,黄守刚.QQ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08(4).

[5]邓天翔.基于QQ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福建电脑,2009(5).

[6]陈树刚,姚红玉.利用QQ构建一对一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

[7]熊才平,蒋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8]袭著宇.QQ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9(8).

[9]云玉芹.腾讯QQ在大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32).

[10]张德文.腾讯QQ在课后辅导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

上一篇:基于智能卡的CSP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ASP.NET的在线选座票务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