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广东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研究

时间:2022-08-07 10:31:58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广东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研究

摘 要: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广东职业教育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积极参与这一互动,为产业输送优质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的五条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 发展 创新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之外学习科技与有关科学,以习得和经济与社会生活各领域职业有关的实用技能、态度、理解与知识的教育历程”。作为职业教育的生存土壤,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产业结构直接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完善而成熟的职业教育也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技术人才,进而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广东正在产业转型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以此为发展的新契机,广东职业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创新发展思路,进而提升自身实力。

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对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二、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广东在3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好的物质技术条件,这为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是广东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一是产业的发展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良好的就业态势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二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积累了很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2.劣势(weaknesses)

尽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职业院校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受到现有教育体制的制约,这使得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同样受到体制的影响,在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层层的审批,这导致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的需求形成脱节。

3.机会(opportunities)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要发展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目标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对于学生、社会居民、外来工,要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优厚的收入,就必须不断接受职业培训。居民日益增长的职业教育需求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断更新的再教育需求都为广东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4.威胁(threats)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专业结构、专业培养模式以及专业教学内容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有的调整甚至需要有一些超前视角和眼光。

而企业作业过程采用了一些先进的仪器仪表和分析设备,对操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操作者不仅要会动手,还应具备独立的专业的判断能力,有时甚至会需要专业技师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来解决突况。

这些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同时为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向具有独立判断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

通过SWOT分析可知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影随形。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广东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并更好地服务广东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机制

伴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会发生调整,或者会有新的专业缺口。而目前我国的专业设置程序仍然繁琐,从新专业的设置到最终毕业生培养出来至少有3-5年的时滞。这期间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时滞可能会造成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不匹配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为了避免时滞,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职业院校、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就业主管部门四个部门的互动来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创造条件。

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定期对话,了解企业需求可能存在的动态调整,为进一步的专业建设做基础性研究;职业院校与就业主管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了解各专业就业现状及未来就业预测等信息;职业院校的专业院系组织专业教师建立经常性例会,邀请四部门相关人员列席,根据信息共同探讨专业培养方向的调整,同时将讨论的情况建档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将学校上报的信息从宏观层面进行整合,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动态化提供便利。

(二)开展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视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而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斯认为“产品的成功有时并不都是技术创新带来的,而是新的理念新的想法决定的。所以新工程师应该具备商业头脑,高等教育应该在教授理工科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们的商业创意”。

这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也同样适用。在职业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既可以考虑开设创业学课程,也应该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贯彻到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创业理念的培养,在实践尝试中,启发学生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去进行创新和价值创造。而在这过程中,也许可以找到创业的突破,实现企业组织内部的再创业或者是个人创业的可能性。

(三)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将职业教育积极融入个人的终身教育中去

目前在职业院校中出现了“中职院校升高职,高职院校升本科”的潮流。实际上这模糊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职业教育应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并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在做好正规教育体系内学生的职业教育之外,还应积极承担来自社会学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包括失业者、农民工和所有想通过学习技术进行自我提升的人。职业院校应该主动了解这些人员的培训需求,有针对的为这些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四)创新职业院校的“售后服务”机制

职业院校做为生产者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售后服务: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定期回访反馈,优秀毕业生信息的搜集整理。

通过这些售后服务机制,了解各专业就业情况,了解学生所的工作情况和存在的不足,便于学校对专业招生情况及培养过程进行动态调整;而优秀毕业生信息可以对在读学生形成榜样力量,师兄师姐的成功会使在读的学生对专业、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鼓励他们“这一站,职业院校;下一站,成功”。当然,学校将这些信息公开,也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报读,使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五)创新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育培养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破题。职业院校可以建设优秀技师资源库,对入库技师进行职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及授课技巧方面的培训,让培训合格的技师在学校授课,不仅对学生授课,也可以对学校专职教师授课并以此来加速专职教师“双师型”的培养。

这种技师授课制还有一个示范性效应。教师在我国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对于学生而言,授课技师本身的成长过程也是很好的范例,不仅可使他们学到实践本领,还能使他们知道只要通过努力,将来也许也能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

创新是产业发展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硬道理。广东职业教育应加大创新力度,通过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陆天智,彭仁贤.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2]朱文.产业升级与职业教育变革——NYP的经验与广东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上一篇:古文化遗址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和推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