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佳,学生兴趣来

时间:2022-08-07 10:22:44

课堂气氛佳,学生兴趣来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一、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引游戏进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

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二、 宽松和谐,寓教于乐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老师参与进去,师生和谐,气氛宽松,学生激情高昂,教学顺利完成。

又如: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 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教师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老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老师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 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 去。”望着老师“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 大笑。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 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宽松和谐,乐趣自来。

三、运用电教,创设情景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

(1)教师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曲。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

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

(2)呈现课题:《芦花荡》。

(3)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魅力语言,魅力教师

新课标实施下,就是要造就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 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 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五、 动手操作,活跃气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上一篇:“生本教育” 下一篇:在古代诗歌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