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感悟音乐的魅力

时间:2022-08-07 10:07:24

在对话中感悟音乐的魅力

[摘要] 对话式教学,并非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简要分析对话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以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利用对话式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音乐鉴赏课 对话式教学 教学目标

所谓对话式教学,就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互动”开展教学的活动过程。它并非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平等的交往、精神的相遇相知,是一个创造的行动。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学是从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建构转变,教师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在彼此积极、主动思维的前提之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与合作的过程来建构知识。

一、学会倾听,做学生最忠实的听众

音乐鉴赏本身就是一个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应当也必须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倾听除了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想法和感悟之外,教师还要有倾听背后的敏锐的体察力,一个有良好倾听意识的音乐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之外,更能听出学生的表述背后的情感与思想,听出学生的差异与区别。要把学生当做完全独立的个体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个性,设身处地地倾听。

二、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实施建议中,对21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它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所以,激发学生课堂对话的重要因素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和平等。从根本上说,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之后,音乐鉴赏教学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才可能真正实现。

三、在对话中综合各类知识,无限量扩大学生知识层面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并着重强调广泛利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艺术教育,作为艺术课程中的音乐学科,实现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不只是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的机械叠加,而是强调各种不同艺术形式间、各种教育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课程,还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适当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在对话式音乐鉴赏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引申素材和引申时机,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无限量地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看似可有可无的一句话,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就是一次新的受教育的过程。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话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过程,这其中主要包含选择、补充、疑问、追问、判断、分享、联想的等方法。下面,就以《多彩的民族风》一课为例,浅谈音乐鉴赏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

1.能够基本分清各个民族代表性的音乐风格(运用追问的方法)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3张图片,分别是蒙古族草原赛马的情境,藏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情境和带着维吾尔族小帽,弹着冬不拉热情歌唱的维吾尔族小伙子。然后,让学生分辨照片中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民族。然后,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3首民歌,每放完一首,都要追问学生,这首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词讲述的是什么大意?通过聆听歌曲,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它有什么显著的音乐特征呢?先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不管答案的对错,而是要注重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学生每一个正确或者近乎正确的发言,都是追问完后总结的素材,而学生错误的意见,则成为特别需要注重的地方。通过对学生们不停的追问,促使他们不停的思考,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的答案知识,远比教师一股脑地灌输,要牢靠得多。

2.了解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运用联想、引导的方法)

首先,请几位同学,讲一讲自己想象中的新疆、和蒙古是什么样子,可以题材不限,只要和这三处地方有关的,都可以大胆地讲出来。通过对三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习惯的简单总结,再引导同学们,这些地域、文化、传统的因素,和他们的音乐是有直接联系的。新疆整体气候温和,所以他们的民歌简洁欢快,维吾尔族人民情感丰富,热情大方,所以民歌中有不少的爱情题材。藏族人民热爱劳动,虔诚,所以民歌曲调大多高亢而深沉,内容多以歌颂太阳和雪山居多。蒙古族人民无比热爱着自己的大草原,因为他们可以在大草原上骑着骏马驰骋,大草原的辽阔也使得他们的民歌舒展悠长、句幅宽大,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通过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感受不同风情的民族音乐特色。

3.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运用感染分享法)

民歌欣赏教学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另一生动、有效的途径。通过对3首民族歌曲的欣赏,请同学们着重谈一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比如,《辽阔的草原》,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于草原的深切热爱;《牡丹汗》,虽是一首爱情歌曲,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过民歌欣赏教学培养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尊心,激发他们继承、发扬民族音乐的热情。中国民歌是民族音乐中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

综上所述,只要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对话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应该并且也可以实现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多是指教学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当一个人用对话的精神支配着自己,真诚地倾听作品,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反思发展自我时,他也是在与作品、与他人、与自我发生着对话。对话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和视角,最根本的转变是体现出音乐鉴赏教学观念的更新,帮助我们找到最本真状态的鉴赏教学发展之路。也希望本文提及的对话式鉴赏教学的理念及方法能给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一些启迪和借鉴。

上一篇:温故知新,精讲生花 下一篇:用爱照亮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