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时间:2022-08-07 03:27:43

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变化。农家书屋建设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差、发展不均衡、缺乏管理机制等问题。农家书屋建设,要抓好运行机制和配置体系建设,农家书屋读者管理不应照搬县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模式,选择和配置农村急需和适用的图书,管理好、使用好图书,以书为主进行多元服务。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变化。文化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农家书屋(农村微型图书馆)建设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发展完善和提高。农民对致富、农业知识、娱乐、法律、教育卫生知识信息需求较为强烈。

一、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问题。一些乡镇领导没有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来认识发展农家书屋的重要性,认为发展农家书屋作用不大。工作职责不明确。具体措施不力,导致农家书院建设任务不能落实到位。发展缓慢。少数乡镇文化工作者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向上要物资和资金的手段,无长期发展的规划。没有引导农民学习知识、增强本领、提高素质的意识。

2.从业人员素质差。目前。一些乡(镇)农家书屋服务人员一般都是兼职的,绝大多数均未参加过图书馆业务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随意行事。因专业缺乏,直接影响了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使新增的新书不能及时编目上架,难以发挥图书资料与信息服务的作用,更谈不上开发、信息资源、辅导信息技术为农民读者服务。

3.发展不均衡。一些街乡镇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有的乡镇农家书屋建设得有模有样,作用发挥得也比较好。有的乡镇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却很被动。援建单位的对口扶持也不均衡。一些援建单位把农家书院援建视为额外负担。

4.缺乏管理机制。农家书屋建设不但应抓建设,还应抓管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家书屋建设缺少一些经营性支撑,长期开展服务工作需要的投入得不到保障,随时有失去其作用的危险。一些农家书屋的书架上存放的全是破旧不实用的书籍,开展活动较少,失去了人气,作用不显著。一些农家书屋管理者在思想上有偏差,想借建设开娱乐场所。办网吧等。这些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农家书屋建设的对策措施

1.抓好运行机制和配置体系建设。目前,“农家书屋”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行,村委会等各级基层组织只承担筹建和监督的职责,不直接参与管理。而书屋资产怎样定性和保值,农民自主管理水平如何提高。发展动力在哪,一系列的管理与运行方面的难题必须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体系管理非常重要。现行图书的选择存在主观倾向,藏书结构单一,导致文献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大量类同的图书为农家书屋的图书流动和后继的发展造成困难。新书应配送到已经投入使用的农家书屋。将原有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到新建的农家书屋,进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家书屋的流动发展。农家书屋日常开放、图书的流通、交换、新书刊的补充要由县图书馆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和调配,形成以县图书馆主抓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流动、业务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组织书源和图书设备,各行其责,每年组织专项检查验收,形成长效机制。把农家书屋建成各县图书馆的流动分馆。

2.农家书屋读者管理,不应照搬县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模式。农家书屋不一定办理读者借阅证,减少办证所需的照片、押金等繁琐的手续。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仅有几百户村民,图书管理人员对读者了解、熟悉,没有必要再办理借书证。在农民读者手中时间过长的书刊,通过借阅登记册催促归还就行了。拉近农家书屋与农民的联系,让农民群体走进农家书屋、了解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的文献信息。

3.选择和配置农村急需和适用的图书。农家书屋是否能发挥实效,让农民真正受益,关键在于选书。要为农民送去真正需要的书,应有鲜明的农村的特点和烙印。应做好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农民的阅读能力,了解农民的阅读需求。选配的出版物应满足农民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尽可能多选配像农业科技类、法律类、种植养殖类科技致富等适合农村需要,农民感兴趣,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农情”味重的对路图书。

4.管理好、使用好图书。农家书屋要配专人管理,应选择有一定文化层次、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人做管理员。要对管理员进行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高管理员的书屋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图书保管和借阅制度,保证图书不被损毁和丢失。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保证必要的开放时间,方便农民借阅。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听取他们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和维护及对出版物需求的意见。要对管理好的农家书屋和尽职尽责的管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要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的吸引力,保证农家书屋的出版物常添常换,不能十几年不变。要建立出版物的更新和流转机制,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要因村制宜,各有侧重,办出特色。把农家书屋工程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认识。动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单位的干部职工为“农家书屋”捐助图书。借助农家书屋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优势,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农民群众多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

5.以书为主进行多元服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农闲、农忙,雨天和晴天,白天和夜晚等不同的时间段,灵活调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家书屋切实发挥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农民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在制定农家书屋管、学、用等各项计划时要切合农村实际,要体现出农村特色。要使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要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农技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致富手段;应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农业知识讲座,通过开展读书竞赛、写作知识讲座、文艺表演等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调动农民读好书、用好书的积极性,让农民喜欢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办成农民获得综合性知识、发家致富、排忧解难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在工程中应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老干部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