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说”新闻对主持人的要求

时间:2022-08-07 03:12:40

浅谈广播“说”新闻对主持人的要求

自从“新闻”一词出现以来,随即出现了很多新闻的定义,在众多的新闻定义中,可以说陆定一在1943年9月给出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长期为中国新闻理论界所接受的经典定义。

一、“说”新闻的概念

随着媒体多样化的发展,新闻也逐渐产生不同的播报样态,主要分为两大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为“播”新闻,一种为“说”新闻。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新闻一直以一种固定形式去播,也就是传统的播音方式。它的特点是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声音高亢洪亮,吐字归音、停连断句十分讲究;态度郑重严肃,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这在当时的历史状态下,确实起到了统一人民意志,鼓舞人民斗争士气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兴起,为了适应不同层面听众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开始“细分化”,开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节目,也随之出现了与听众亲切交流的主持人节目。

如今的广播电视正朝着“窄播化”和“细分化”方向发展,那种仍然不分内容、不分时段、不针对观众的收视心理,一律以千人一面、正襟危坐、模式化的播音方式传送“新近发生的事”已不合时宜,需要有一种服务性更强、更亲近的传播方式以达到和观众有效的“对接”。因此“说”新闻这种融主持人个性的播出方式应运而生。

“说”新闻是一种新闻播音的创新,是新时代受众对有声语言创作的一种呼唤。

“说”新闻是基于新闻规范播音基础,集中体现在播报的方式上,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绽放一树。

二、广播中“说”新闻的优势

“说”新闻之所以受到听众的认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方式,强调以人为本,把对人的尊重放在首位,从而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主持人以轻松随和的语调,细致多维的视角,让听众感到亲切、自然,给人一种朋友般的亲近感、信赖感,极具亲和力。

传统的新闻节目,大多偏重时政方面的内容,而“说”新闻则把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涵盖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以“说理和叙事相结合、分析和引导相辅助”的方式,对新闻事件作入情入理的阐述,信息量大,冲击力强,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

“说”新闻运用日常的方式来交谈,同样的传播内容,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方式,观众接受起来效果会更好,贴近性会更强。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交流,更注重观众的内心感受。“说”新闻是媒体新闻改革的产物,也是新闻节目竞争带来的积极成果。

三、广播“说”新闻对主持人的要求

(一)主持人的备稿要求

1、采集新闻

在“琳琅满目”的“新闻超市”里,如何挑选新闻很重要。针对新闻要以“说”的形式呈现,则应该采写一些与老百姓相关的社会新闻,采写一些适合“说”的新闻。在采新闻的时候,尽量选取与大多数甚至每位移动人群相关的新闻。而只有这种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有深切体会的新闻,才能最大限度引起听众的兴趣,听众才会觉得主持人说的新闻有价值。

2、分析新闻

面对采定的新闻,要对新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认识,针对新闻的前因、后果,都要弄清楚、弄明白,透过稿件文字还原新闻事实,在正式上节目之前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做有助于将新闻事实叙述清楚。

编辑新闻时,要把稿件中的书面语改成简洁明了的口语。除了避免简称之外,编辑时还应该多用双音节,避免白话,注意同音不同义的字,注意使用代词,数字不要太多,多用象声词,还可以适当重复便于理解。

(二)主持人“说”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

1、真实的现场感

主持人在“说”新闻时要有现场报道的感觉,要感觉你正是在第一时间把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传递给听众,是与现场同步的报道,这对于听众来说是最吸引的,也是最具生命力的。因此,现场报道的感觉最能拉近听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

2、恰当的节奏感

新闻节目要求信息量大,于是,语速快是“说新闻”的显著标志,但语速快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就能做好在单位时间内传递大信息量的工作。有的主持人一味的加快语速,表达的内容超过了受众接受限度,听众不爱听了,最终影响传播效果。

说新闻的节奏要体现新闻的快速感、紧促感,也要控制在新闻能清楚表达、听众又能容易接受消化的范围。

(三)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1、良好的声音条件

广播中“说”新闻,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更高。首先要有很好的声音条件,除了普通话符合等级标准外,主持人的声音还应该适合“说”新闻,适合栏目的需求和定位,具有自己的声音个性。

2、扎实的语言功底

同时,主持人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口头功夫,这包括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要有很强很快的应变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临危不乱,自圆其说”。因为现在的广播节目基本上都是直播,有很多的语言都是即兴发挥,所以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才能对节目自如驾驭。

3、综合的操作技能

不可忽视的是,主持人还要有“采、编、播、控”综合的操作能力,具体包括:素材采集;编排音乐、素材及语言组织;话筒前的状态、对象感、自我意识;熟练操作机器的能力。广播主持人从节目的策划到完成都有可能由一个人完成,只有对操作灵活运用才能独立、顺利完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并且提高节目的质量,使主持人与节目二合为一。

4、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持人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完整的知识结构,注重“广义备稿”,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广播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和艺术修养。不断地“广义备稿”,是为了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拥有更敏锐的观察视角,了解听众想知道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节目中,有的主持人过分地表现自我个性,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作为主持人,不能错误地将随意性等同于个人风格。如果任由调侃和随意点评、张扬体态语继续发展下去,受众一定会对主持人所说的新闻失去信任,对媒体也会失去信任。

作为主持人,面对在不断竞争中产生的“说”新闻――新的新闻传播方式,要从备稿、语言表达、素质等诸多方面严格要求,注意细节,强化训练,提高主持人在广播中对“说”新闻的把握,增加广播新闻的听觉魅力。

参考文献:

[1]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 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第三册广播播音与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3] 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上一篇:众里寻Authorware千百度 下一篇:让学生形成积极的物理学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