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二虎 第3期

时间:2022-08-07 02:56:14

8月8日,农历上说今天是适合办大事的日子:东湖西路批发零售一条街,选在今天举行开街仪式,场面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老邻居们都知道这东湖西路批发零售一条街的有趣故事。这还得从1996年说起……

好景不长

1996年,陈河清与妻子下岗,凑了3万元钱,把自己临街一楼的房子办成了小卖部。

这是这片老住宅区的第一家小卖部,确实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方便。小卖部不仅做生意,也关乎着人情,陈河清夫妻俩打交道的都是老邻居。周围的人有事没事都爱来逛逛,聊聊天,把一时拿不了的东西暂时寄存,不时也拜托陈河清看着点自家孩子。陈河清两口子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

不过两年时间吧,这小卖部已经从卖简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扩大到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陈河清笑得更开心了,和老婆一商量,不如把小卖部改成小超市吧,店面还是原来的大小,但档次毕竟不一样了。名字也由“老陈小卖部”换成了“好又来超市”。老邻居们也喜欢超市的整洁,陈河清一时间很得意:“我的超市里除了买不到飞机,其他的。你要什么有什么。”

这天,陈河清像往常一样早起,开门营业。刚开门,却发现斜对面那家关了半个月的汽车美容店叮叮当当搞起了装修。

陈河清走进去四下一看,这不是按超市要求在装修吗?做生意最怕对手门对门,怎么怕什么,来什么啊。

老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这么多年来,陈河清早就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地盘,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要被侵犯,心里可是一万个不舒服。

挨到晚上关了店,他叫来老婆、女儿,父母,开了个紧急家庭会议,商量要怎么坚守自己的地盘。10岁的女儿听老婆的,老婆听陈河清的,老人家又向来没啥主意。

晚上,陈河清睡不着觉,他多希望自己是《无间道》里的琛哥,带着一帮小弟,冲进对面超市,一通……但他终究还是个本分的人。人家是正当经营,损人利己是没有好报的。

到最后。老实的陈河清也只能想:只要自己把店面收拾得更加有条理,货进得更全,态度更好,就不怕小鬼来搅局。斗法

月底转眼就到。对面超市开张。陈河清见一个老板样的男人自称姓马,拿起一把大得不成比例的剪刀,“喀嚓”剪断了门口的红彩带,“万德福”超市正式营业。

“万德福”在装修期间就开始发传单,号称“开业期间,部分特价商品只售一元,数量有限,售完即止”。当时就把陈河清吓了一跳:“抽自奖抽到5升装食用油只加一元就提走,对方可真是下了血本。还没开业呢,就过来抢生意了。”自己的小超市如果像这样打价格战,万万承受不起。

“万德福”门口早排起长龙。陈河清不问也知道,邻居们是冲着那些“一元”商品来的。

陈河清到底坐不住,要亲自去瞧瞧。还没走到门口,他就发现一个熟悉的老太婆正提着大包小包在人群中努力向前挤,为了阻止一个乱插队的老头,两个加起来快150岁的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顶起来。

陈河清急忙跑上去挡在老头身前,“妈,你怎么跑这儿来了?”“这里东西便宜,我正在排队抽奖呢,我是买了100元钱的东西,才轮到这个机会的,快让开,要到我了,只有5个名额,一元钱一桶的5升食用油,家里正缺呢。”

陈河清实在不明白,家里开超市的,什么时候会缺油。

一会儿母亲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妈,抽到油没有?”“大奖没抽到,只得了个安慰奖――餐巾纸,都怪我去晚了,刚到我,人家就端出个牌子说已售完,之前我就没有看见过有人抽到,怎么就没啦……”

陈河清不再听母亲唠叨,开始检查母亲买回来的一大堆东西。看着看着,他突然笑了起来。原来,对方的价格其实和自己差不多。提价再打折,完全是忽悠入的。

不过倒有几件商品价格低一些,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前段时间一家新进场的食品公司降价促销的几件小商品嘛。“万德福”真不地道,把别人的降价促销,说成自己的。

明白过来的陈河清,心里有底了。

第二天,张大妈下楼来给孙儿买牛奶,走过陈河清的店铺,看见门口展台上放着牛奶“买一送二”的牌子,张大妈心动了。不过,老革命就是老革命,张大妈先去斜对面的“万德福”侦察了一番,找来找去,没有找到这种包装的牛奶。

张大妈转过头来问陈河清,陈河清解释说,这是厂家刚上市的新包装牛奶。“好又来”回馈老顾客“买一送二”,多买多得,要不是熟客,我们还不送呢。

终于,老革命倒在了糖衣炮弹下,两箱牛奶加送的4盒牛奶虽然提着不轻,但却挡不住张大妈轻快的步伐。

一边的陈河清偷着乐:自己把原本的一件12盒换成了10盒,再把剩的两盒以“买一送二”的名义送了出去,但自己是按原价卖出去的,并没有乱提价,顾客以为占了大便宜。顾客高兴,自己也高兴,何乐而不为呢々

拥有着强悍道德逻辑的陈河清很容易就说服了自己,至此“买一送二”的“优惠”活动在“好又来”蓬勃开展了下去。也很快被“万德福”“善意”地借鉴了,由此引申出的“买二送一”、“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二”,在东湖西路这条不长的小街上,好戏连台。

时间长了,陈河清心里总不踏实,群众的眼睛迟早会看透这些伎俩,只有给点真正的实惠,才最有说服力。

一天张大妈又经过陈河清的铺子,被几个熟识大妈拉住:“老姐,没吃早饭吧,‘好又来’不知发什么疯,凭收银小票免费送早餐。你来晚了,现在可能只剩点豆浆了,早点来还能吃到免费馒头。”

虽然陈河清准备的免费馒头永远只有50个,豆浆在超大比例稀释后,勉强可以和清水区别出来,但每天早上,早饭时间,“好又来”门口绝对是人声鼎沸。以张大妈为首的一群老头、老太太,在“好又来”开门之前就排起了长队。老年人反正要晨练,顺便带上个小板凳。方便进食。

而陈河清盘点“战绩”后极度懊恼:为什么开始时自己不把规则定在购物50元以上,才送早餐呢?半个月,销量猛增的只是一些低价商品,一元左右的小菜最是抢手。

想起近一个月来每天起早贪黑准备一大堆的早点,最后换来的却是卖出去一大堆小菜,陈河清的腰又痛了起来,“馒头战役”也正式宣告结束。同样的,“万德福”购物送报纸的活动也心照不宣地结束了。

两家小超市还是把重心放在小规模的价格战上。虽然小规模的价格战并不会伤筋动骨,但每天如此殚精竭虑地算计。直让陈河清精疲力竭。不速之客

如果说还有人在这场冲突中获益,那就是那群以张大妈为首的老头老太们。他们始终热情地关注着两家超市的价格动向,做下详细记录。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优惠的第一现场,

大半年过去,陈河清忙于挣扎,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清算业绩。到了年终盘点,陈河清惊奇地发现,想象中的可怕后果并没有发生,不但销量没降,而且略有上升!

第二天,“好又来”超市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对门的马老板。

两位老板一谈就是一上午,然后一起肩并肩到“建华记”大排档吃午饭。

一直以来的两个竞争对手,斗了大半年,都死咬牙撑着,怎么就一笑泯恩仇了呢?

原来,两个老板都发现。正因为双方不遗余力的竞争和宣传,给一潭死水的东湖西路带来了生机。再加上以张大妈为首的一群义务宣传员不容小视的鼓动力,东湖西路的小规模商战很快就传遍了附近几个街区,甚至有许多人从几个街区以外步行过来购物。

从那天以后,习惯早起守候的张大妈突然发现,“万德福”和“好又来”两家超市有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自己用来记差价的小本子没有了用武之地了,两家超市的价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统一了,这让张大妈在很长时间内很不舒服,但想想,也省去了自己来回跑,找差价之苦。

接下来,张大妈还发现以前经常出现的诸如馒头、报纸一类不着边际的小优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周星期六早上和星期天晚上,固定时间。都会有一些特惠商品推出,而这些东西里有些是大超市里没有的,或者不屑进的小商品。两家超市优惠的时间有意识地错开,以相同的价格面向客户,如果一家的优惠商品卖光了,还可以到另一家去提货。

考验来了

转眼新年快到了,陈河清和马老板商量着联手进年货,要赁量大,可以压点价。一天,也住在这条街上的王主任来到陈河清店里。老王是一家工厂的办公室主任,过日子精打细算。

王主任往常总是在货架旁猫着腰,比对价格。而今天,王主任的腰板前所未有地挺拔着,迈着大步在货架间来回巡视,好像在检阅自己的车间。

陈河清忍不住问了一声:“您在找什么。我帮您!”王主任迈着大步走到陈河清的收银台前,放下一张单子,上面列着要的货物品种和数量。陈河清一看,上千人的大厂,好大笔生意啊,财神可到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大单,底价该怎么给,陈河清一时没了主意。

陈河清的头脑飞速运转,我没有那么多货,不过只要运转得当,找供货商调货是可以解决的。这一来资金紧张,可是到嘴的肥肉我可不愿意吐出来啊。

陈河清硬着头皮给了个价,王主任不以为然:“小陈啊,我说你就不地道了,你给这个价格,我还不如去大超市。我之所以到你这里来,就是觉得你人还不错,你这样搞就不对了嘛。”

陈河清给的价格已经快接近自己的底线了,因为还要和供货商谈追加供货的事情,而王主任量虽然大,但品种也多,如果不给自己留点余地,搞不好会白忙一场。

王主任已经不耐烦了,让陈河清下午再报个价来。陈河清想不通的是,为什么王主任不去大超市呢,那里价钱肯定要便宜些。陈河清又想,要是自己一人揽下这大单,马老板会怎么想呢?竞争这事情微妙得很,说不定两家达成的和解又要被打破了。分他一杯羹呢,倒是降低了自己的风险。虽然有些不甘,陈河清还是打了个电话。

两位老板相互一番试探,暗骂自己反应慢,王主任当然是同时联系了他们两家,要利用两家的竞争压价。两人索性把话挑明,一起接下来,一起赚。讨论一番后两人也明白了,这王主任之所以不到大商场进货,只不过是为了回扣高点而已,所以在价格上没必要给太低。

陈河清和马老板达成了协议,两人各负责一部分的供货,而陈河清带着商议好的底价。以及比“万德福”高出一点的回扣,来回复王主任了。

果然,王主任脸上浮现出绝对和蔼的微笑:“老陈。我就是看出你是个靠谱的人!”经过这次“考验”,陈老板马老板的革命友情才真正稳定了下来。

街上的人都说,这两个老板有意思,居然真成哥们儿了。而陈河清心里清楚,阶级矛盾已经不存在了,但内部矛盾还是不可消灭的。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私下里谁都没闲着,都在尽全力争夺顾客,只是不再用歪招罢了。

今天“好又来”推出了送货上门,明天“万德福”就宣布电话预约送货:今天“好又来”实行文明用语,明天“万德福”就推行笑容服务:今天“好又来”挂起了顾客意见箱,明天“万德福”就广泛散发客户反馈卡:今天“好又来”调整货架方便顾客。明天“万德福”就邀请顾客帮忙设计店面……

态度不错,东西质量好,价格公道,这是顾客对东湖西路两家小超市的评价。

尾声

口碑宣传是最好的宣传。慕名而来的有顾客,也有“踩点”的同行。陈河清知道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他不再焦躁不安,反而有些高深地笑笑:“好啊,规模大了才有影响力啊。大家共同发展嘛!”

落户东湖西路的超市多了,陈马两人牵头,老板们不时聚聚,大家担心就这么条路,只开超市搞零售太容易恶性竞争了。人多了办法也就出来了,有人说,我们来做批发吧,大家共同投资集中采购,又当卖家,又当供货商,一天的流水不知比做零售强到那里去了。大家算算账,都挺心动。

于是这条不到3000米的东湖西路上陆续开出来30家批发零售店,形成了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主营农副食品的综合市场。老板们还与一些乡镇、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了一批专属的进货渠道,连许多大超市的业务代表也跑到东湖西路要货。

喜事接连不断,东湖西路规划被纳进政府规划,拓宽了马路,重新装修了门面。“东湖西路批发零售一条街”被正式命名,那块牌匾还是请某个书法家写的呢,就挂在街口新建的牌坊上。

陈河清还是不时与马老板一起喝酒,聊聊生意经,仍旧在最初的那家“建华记”。由于东湖西街的兴盛,往来的人多,从前的大排档也升级成为“饭店”了,日常采购就在陈老板和马老板店里。两位老板光临,能给打个8折。

“陈河清心里清楚,阶级矛盾已经不存在了,但内部矛盾还是不可消灭的。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私下里谁都没闲着,都在尽全力争夺顾客,只是不再用歪招罢了。”

E-mail:tangt@shangjie.biz

上一篇:算尽《劳动合同法》 下一篇:苏家庄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