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8-06 10:01:12

浅谈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积极因素,为运用体育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运动 学生 身心发展

体育运动作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身体活动,其“健身”的功效人所共识,而对体育运动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认识较少。为此本文对体育运动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作进一步论述,以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全面地认识体育运动对心理发展影响的功能价值,为运用体育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在运动中对同伴、对手、体育器械等对象有迅速准确的感知,协调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学生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同时,能使学生在空间、时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重力觉、触觉、速度觉、高度觉等更为准确,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体育本身蕴含着丰富科学知识,它在知识上、技能上与其它学科有着共同的要素和密切的联系。如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而这些能力正是构成智力的主要要素。作为一种教育和训练活动,体育运动在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培养及增强体质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几种能力,有所不同的是,体育运动是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

2、体育运动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和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的内容、难度和达到目的与其他运动个体的接触,就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运动后运动者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这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养成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其选择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和能力进行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其运动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运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实力。

3、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懒散、懈怠、无所作为,为体育运动所不耻;而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拼搏,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如果学生能和紧张、激烈的运动对抗,敢于向自身运动极限冲击,必定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负荷,它就要求参与者必须动员较大的(有时是极大的)意志力,克服自身心理、生理与运动项目的矛盾,达到完成预定的任务。而这一运动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4、体育运动能调节学生不良的情绪。情绪是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不良的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但通过体育运动可使不良情绪得到调节,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并使烦恼、寂寞、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从而改善心理健康。如:麦格曼等人(1993年)对体育锻炼后的人立即进行测量,发现他们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而在精力和愉快程度上却显著提高。拜巴沙(1985年)认为,体育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心理坚韧性。

5、体育运动有助于消除疲劳。“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它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人的身心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统一体,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情绪能加速消除疲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从而减轻疲劳、消除疲劳。所以,当学生学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产生疲劳时,可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进行心理调节,使人的情绪处于积极良好状态,从而有助于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果。

6、体育运动有助于矫正学生某些心理缺陷。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理和身体、心理和周围环境、心理和周围的人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而体育运动则为人提供了一块活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学生心理与学校环境、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充分地交融在一起,从而能促进学生对环境的适应,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使某些有心理缺陷的学生达到身心平衡,获得身心健康。

7、体育运动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体育运动项目多种多样,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锻炼价值,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的影响。

遇事不够冷静,易冲动,就可以多参加慢跑、太极拳、下棋等项目,可帮助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性格得到改进。

性格胆小、怕事,那就应多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这些项目要求你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有好逞强、易自负的短处,可以选择一些难度大、动作复杂的项目或找些运动水平比自己高的对手对垒,你会发现“山外有山”而收敛自己不良个性。

觉得自己不太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就应选择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集体项目,可以帮助你逐渐改变孤僻的习惯。

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就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跳高、跨栏、跳远等项目。进行这些项目,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时机,遭到失败,从而帮助你养成果断性格。

上一篇: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儿童美术教学资源探求 下一篇:提高盲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