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某工程的规划设计

时间:2022-08-06 09:50:52

浅析某工程的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房市场的日趋成熟,社会对中低收入的家庭住房问题关注度也日益增高,政府对如何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本文结合工程案例,针对保障性住房设计理念与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commercial housing market matures, society for family housing problems of low-income attention is also increasing, and the government on how to solve the affordable housing problem has formulated relevant policies and in practice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case, analyzes the analysis of the security design idea and key points of housing.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州市萝岗中心城区西侧广惠高速南地段,项目由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小学用地、体育用地和变电站用地五个地块组成,总建设用地面积为212133.2平方米。在满足各地块独立指标要求的前提上,考虑进行合理的功能整合,对五个地块统一规划和设计,以利于土地使用的优化及方便管理。

2 设计难点

该项目为保障性住房项目,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者租金的住房项目。相对于普通商品房,容积率及建筑密度更加高,以高层数,大核心筒及小套型的设计为主。因此,如何通过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去缓解高密度集中居住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同时保证绿地率及停车需求,如何在小套型面积内,紧凑高效的布置平面为本设计的三大难点。

3 总体规划构想

本着 “相对独立,有机联系;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本规划采用了“结合自然,分片集中,组团布局”的结构,将小区划分为:“一核,一轴,五院落”,形成相互渗透的关系。

山核:保留西南角的山脉走向,把自然山脉纳入小区的景观体系,体现生态、自然的规划理念。山轴上以保持原有自然景观为主。

生态步行轴:以原有山体、景观水系、开阔绿地、自然绿化种植、趣味空间为载体,从南到北形成一个贯穿居住区、金融商业区、体育区,并一直延伸至第二标段自然山体区的带型生态核。并赋予其适当的公共活动功能,加入会所、爬山径、散步道、部分运动设施等,使其不仅仅是景观功能,也是小区公共活动核心。生态核呈开放姿态,与院落空间相互渗透

院落:五个院落空间,围绕生态核而布局。亲切舒适的院落空间与开放自然的生态环境形成空间对比,同时相互渗透,组成网状的景观绿化步行体系。

4 居住用地的规划建筑设计

4.1功能分区

本项目居住用房主要分为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在功能上应分区设置。本方案通过生态绿轴作为纽带将限价房以点式的方式布置于居住用地的西北侧,使其拥有最优化的山体景观资源;而公共租赁住房则拼接方式布置于用地的东南侧,使其享有便捷高效的交通优势。两区又具有互补干扰、独立管理的分区优势。

各种公建配套则根据自身服务性质而选择了最优的布置地点:幼儿园与托儿所布置在中心园区,除了能最优满足日照通风的物理条件外,也能成为中心园林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室等布置在南侧半山腰,与山体融为一体,形成具有山体特色的文化配套建筑;社区居委会、公共厕所、街道办事处与物业管理等服务用房则布置于架空裙楼,以高效便捷的提供服务;垃圾收集站则布置于用地的西南侧,临近市政规划路,远离园林中心区以达到对住宅区内的最小干扰。

4.2 规划交通系统

小区主入口设在用地东南侧,有两个次出入口,分别为连接金融商业用地的东北侧入口和呼应三标段居住用地的西北侧入口。

4.2.1 道路等级

小区道路分为两个等级。

小区一级道路是围绕着生态核的半环路,宽7米,是联系各院落及进入组团内部的主要道路。半环路内侧是进入中心园林区,半环路外侧是接入下一级道路,进入各院落空间。半环路成马蹄型,是区内的主要人行路。

小区二级道路宽3米,是各院落间道路,起到联系各院落空间及一定的围合作用。

4.2.2人车分流

小区实行人车分流,最大限度的体现对小区内居民的人身安全与小区的景观环境的关注。在各出入口两旁设置地面停车场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小区访客车辆可直接停放在地面,不需进入院落内部,保证了院落内部的人车分流。

4.2.3停车系统

本着体现社区时尚生活,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采用了地面停车为辅与地下停车为主相结合的停车方式,通过设置多个地面采光井,进行地下室通风、采光,改善车库环境。

4.3竖向设计原则

整块用地现状高差较大,一条自然山脉从用地东面延伸,高差最大达到31米,经过设计,利用低洼区做地下车库,减弱了整体地块的高差。本设计以周边规划市政路为主要参考标高,尊重现状,结合地下车库及园林设计,从而展开设计。

5 建筑设计理念

5.1 建筑设计构思——实用高效,并注重生态理念

基地青山环抱,郁郁葱葱,自然环境条件比较理想,地块中保留了两个较大的山头,从高处引水形成小溪蜿蜒而下。从生态角度出发,为了不破坏并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一优势条件,规划采用低密度、高绿地率的设计,而住宅单体建筑则结合内外景观统一布局,有机地散落在山、林、泉之间,并形成一轴六院落的建筑布局形式。

建筑单体设计以实用为准则,力求做到适宜的功能空间面积和长宽比;交通流线设计讲求简单,便捷,减少不必要交通空间的浪费;部分塔楼因地制宜,采用十字型户型设计,使住宅用地面积相对减少,实现‘低占地率,高绿地率’,同时还能保证绝大部分的户型的通透性。

5.2 户型设计——合理紧凑,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基于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特点,户型讲求“经济适用,紧凑节能”。户型单体主要以三梯十六户的紧凑户型和三梯八户实用户型为住,通过伸展的体型:每户均有良好的景观的朝向,有很好的均好性。另外,尽量通过精细化设计减少交通空间面积,加强竖向空间及边角的利用,并设计‘模糊空间’,不限定某些房间的明确功能,使用灵活。

同时,老年人在中低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较重,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套型内门洞及走道适当加宽;厨卫阳台等均以缓坡过渡,减少高差及错层;操作台及开关,把手等设置尺寸需方便老年人使用;内装修材料及颜色都需适当配置,如采用防滑材料,墙面与地面颜色需要较大色差等。

5.3 立面造型——传统精华与现代简约的结合

住宅单体建筑平面吸收岭南传统居住建筑的精华,南北通风对流,适应岭南气候、居住空间方正、岭南传统庭院空间,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最新住宅设计理念,让住宅散发出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人文氛围。建筑造型从岭南建筑中提取基本元素,以白色为主色调,灰色为辅助色调,结合简约的时尚潮流,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建筑效果。

5.4 建筑与环境、气候相适应——因地制宜、经济使用

岭南有“湿、热、风、雨”的气候特点。建筑必须注重朝向、通风和日照,才能适合岭南地区居住。本案住宅单体均采用正南北布置,并大量采用塔式和双拼单元式单体,小区和住宅户内通风采光均良好。

6 其它用地规划建筑设计

6.1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从岭南建筑中提取基本元素,以白色为主色调,灰色为辅助色调,结合简约的时尚潮流,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建筑效果,同时通过局部玻璃幕墙和大型广告位的设置以达到增加商业气氛的目的;区域主入口设在用地东南侧结合景观生态主轴设置商业步行街,与商业内广场形成丰富的步行商业系统。

6.2 小学用地规划建筑设计

学校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与社区使用者的互动及需求,本小学在总体规划上,从城市的角度,考虑了学童的安全及社区的使用。校门选择在地块北侧,面向北面住宅区。入口设置了学校的标志性广场,这片开敞的校前广场与东侧的体育运动场地,成为了校园建筑和附近高楼的视觉腹地,同时,也是形成人们学校意向的重要空间。

校舍建筑沿纵向布局,大致呈对称形式,办公楼设于北面,与东北侧风雨操场以“L”形配置,中间设置校舍主入口,以入口钟楼为标志,带有严谨和庄严的意味道,教学楼以挺秀的廊道贯通,并围合形成两个共享内庭,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焦点,又有益于调节建筑微气候。“外廊式布局”不仅可以使各教学用房紧凑布置,而且有利与建筑通风采光,尤其适于广州地区的气候。

廊道尽端布置活动平台,使孩子们在短暂的下课时间也能获得值得记忆的社交游戏场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6.3 体育用地规划建筑设计

作为社区集中体育活动使用,并能向城市开放共享。我们在整个社区空间区域布局的基础上,确定本设计的要点为“动态整合,增添活力”。

动态整合——在建筑布局的基础上,我们从整体入手,调整远规划方案,将室内体育馆与室外体育活动场地整合为一体,通过中心绿轴与文体广场连接市政道路和商业区,形成规模效应,力求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增添活力——体育馆平面采取高效的垂直空间划分法,有机划分各种流线确保各种人流独享专属交流空间,同时设置开敞的休闲平台连接商业区,增加可穿越的开创空间,增强其开放性,强调公共空间的聚合以提升整个体育中心区的活力

7 结语

综上所述,成功的保障房住宅设计,除了要考虑到建筑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几方面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资源和景观资源,注重对当地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继承,在满足项目的各项指标的前提下,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既做到‘又快又好’,又体现‘以人为本’之精神,为本次设计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应用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桥梁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