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 转出蓝筹“新”天地

时间:2022-08-06 08:43:23

经济转型 转出蓝筹“新”天地

在经济转型以及新周期崛起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转型最受益的企业是新型国企而不是小企业,从这个角度出发,代表转型方向的国企上市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整个2010年大盘股下跌15.2%,小盘股上涨28.2%,大盘股落后小盘股43.4%。但当时间之轮进入2011年后,市场热点却出现了360度的大逆转:小盘股跌跌不休而大盘股却渐显中流砥柱本色,这是市场风格转换的前奏还是原有风格的一段小插曲?步入兔年,究竟是大盘股继续孱弱还是小盘股再续前缘?

小盘股跌势未止

自2009年10月份算起,小盘股的行情已经演绎了两年多,从逻辑概念角度,期间经历了从科技到消费再到转型的转换,各个角度都得到了深度挖掘,小盘股的走势也是波澜壮阔。而今,小盘股的高估值风险逐渐被市场认识,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进入下跌通道,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了18%和20%左右。那么展望下一阶段的行情,小盘股还会不会继续下跌,未来有哪些板块会有较好的表现呢?我们认为小盘股的下跌仍将继续,而对未来的机会需要新视界。

目前,困扰小盘股的几个因素分别是:一是持续紧缩的政策,支持小盘股的高估值需要充足的流动性,持续紧缩对流动性预期影响较大;二是小盘股的供应无限,小盘股作为一个板块其市值不小,今年证监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扩大直接融资,意味着小盘股的IPO会一直保持较高的密度,看上去小盘股的供应是无限的,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总市值合计接近4万亿,占两市总市值的14%,预计随着不断的小盘股IPO上市,占比还将继续提高,小盘股作为一个板块已经不小,小盘股没涨10%意味着市值增加了4000亿,也意味着潜在的解禁压力增加;三是高估值,小盘股的2011年整体预测市盈率还有28倍左右,相对大盘蓝筹普遍10-15倍的预测市盈率,仍显偏高,而且市场对小盘股的业绩成长偏乐观,一旦业绩不及预期则预测市盈率还有上调风险;四是炒作显疲态,小盘股的炒作经历了各种概念挖掘,私募、公募、游资等都有深度介入,展望未来,很难再讲出新的令人激动的故事,意味着炒作后继乏力。目前困扰小盘股的这些问题短时间难以解决,尤其是小盘股的市值占两市总市值的比例在不断的膨胀,因此需要时间也需要政策消化,虽然过程中小盘股或有反弹,但小盘股的大趋势预计仍将是下跌通道。

风格转换正当时

自从2009年8月暴跌以来,大盘股一直走弱,这种现象极度不符合逻辑。近日,随着“大强小弱”现象的若隐若现,大小盘风格转换的呼声此起彼伏。2011年,大盘股是否已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首先,随着经济周期的演进,2011年在周期中的位置与2010年已发生很大的改变。2010年是“二次去库存+经济复苏”,而2011年将是“主动补库村+中周期加速”。从历史经验来看,在这一阶段,大盘股表现要强于小盘股,从周期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复苏初期主要反应在小公司生产和利润恢复的速度,而进入主动库存重建之后,经济增长的动力让渡于大公司,大盘股表现好于小盘股也就具有合理的解释。

其次,发现未来的机会需要新视界。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一个基本面背景是经济转型以及新周期的潜在崛起,转型与崛起的最大推动力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及资源承载力的极限。因此,能够承担这些历史使命的企业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背景下一定是国企,小企业固然能够启示未来的方向,但在剧烈的经济结构变化面前小企业仍有力不从心之虞。基于此,我们认为转型最受益的企业是新型国企而不是小企业,从这个角度出发,代表转型方向的国企上市公司就值得重点关注。此外,从市场心理角度来看,央企IPO一个少一个,而小股票IPO一个同类型的还有多个,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些蓝筹也有优势。最后,从风格来讲,小盘股已经在过去两年表现优异,金融地产等大盘股无论是政策面还是基本面都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似乎只有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部分中盘股有可能成为今年的焦点。故此,我们认为代表转型的“新”蓝筹值得重点关注,这个“新”体现在:一不是指原来的金融地产煤炭等类似的蓝筹概念,二代表了经济转型的方向。

我们认为,2011年大盘股风格转换变成现实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且机会将集中在“新”蓝筹股当中,重点推荐投资者关注:中国联通(信息产业)、中国重工(军工)、中集集团(海洋工程设备)、中国一重(核电设备)、中国西电(特高压)、海油工程(海洋工程)、郑煤机(机械化)、二重重装(新能源设备)、洪都航空(军工)、铁龙物流(服务业)。

上一篇:短期利空出尽 市场底部临近 下一篇:钢铁板块之七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