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材的“五步”钻研策略

时间:2022-08-06 05:30:59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的“五步”钻研策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步骤。我认为备课环节中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这是教师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之于文字的。内功好的人,即文化修养高的、悟性好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花的时间会短得多,效率就会高,反之就会低。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教材钻研“五步”策略。

钻研教材的第一步就是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先把课文通读一至二遍,然后读一读题目、开头和结尾,接着圈划关键语句,再把关键语句串接起来,这样就能入情入境,把握中心,可以说,这样就能把文章内容装进自己脑袋了。其次要做的就是明确观c、情感和材料关系,也就是思考谋篇布局了,理清文章的结构。

钻研教材的第二步就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字,都要一一查字典,注拼音。凡是新词(包括说不准的词语),都应查字典、词典或网络弄明白。比如“翻山越岭”,“越”是个生字,在这里作何解释?作为老师不但要意会,而且要“言出”。一查词典,“越”有七种意思,在这里作“跨”讲。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老师必须弄懂。知识性的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

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一般要朗读两三遍。对于情感型课文,如《月光曲》,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多数课文我只读一两遍,便可以进入文中。读第三四遍是为了熟练,尽量不出错。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比如朗读《桂林山水》,学生听了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说明没有把文章读活,那范读是失败的。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一半,是一大半!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水平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低,就不可能期望他的学生朗读水平出众。师生朗读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钻研教材的第四步是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郑振铎在《燕子》中描写燕子用尾尖或翼尖点水形成的水圈儿,为什么说成“小圆晕”?“燕子飞倦了,落在远处的几痕电线上”,为什么这里不用“根”而用“痕”?别看只是一个字,这里有多少意趣呀!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对文章的妙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了,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老师毕竟是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钻研教材的第五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题老师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先努力去做。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先答一答(有时写在教案上,有时在心里想一想)。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例如“越”字,楷体的右边第一笔“横”,在哪儿起笔?这一笔如果不“点”一下,多数学生会写错位置,它应该在“走”字的第三笔处起笔,即在“走”的第二横旁边起笔。要求学生造句,我一定先造,不是造一个,尽量地把这个词的运用范围都想到。如要求学生用“究竟”造句。 “我决心去问个究竟。”这里“究竟”作“结果”讲,即看个明白,看个结果;但词典里讲,“究竟”还作“追问”讲,“因有疑问,而追问”,如:“这种冰箱究竟省不省电?”我弄明白了之后,心里一亮,便有了底,每个不同解释我都造了几个句子。这就取得了指导造句的发言权。但我造句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抄袭以应付考试。那样做,就把孩子教死了。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所以钻研教材应做到读思结合,边读边思内容、思写作顺序、思作者的情感、思表达技巧、思学情和教法;读查结合,在读的基础上,多查字典、词典、《教师用书》、网络资料等等。

我把钻研教材称为“备课于心”。我是每课都想“出新”的人,所以更多的是“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总之,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

上一篇: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教育 下一篇:初中数学分层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