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公路

时间:2022-08-06 03:23:5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公路

摘 要:公路设计是以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为前提的,因而公路设计要满足行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美观的基本要求。桥梁设计亦是如此。中国近年来设计、建设的上海长江大桥及隧道就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展现了中国对力学、生态学、人文相结合的理解,并完美诠释了力与美、桥梁与自然相融合的全新设计理念。

关键词:中国特色;生态建筑;生态公路

中国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是经济,还是生存环境,亦或是现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我们都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观点,配合我国国情及各地区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完善。“先破坏,再治理”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西方国家已经受到大自然的警告,我们更要吸取教训。生态建筑学的目标是通过平衡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来创造总体有序、持续发展的人工自然生态。而实现循环利用、永久利用、整体有序、反馈平衡、有偿使用,就是我们设计自然生态环境的理想境界。

让城市在湖光山色间自然生长,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让公路成为连接城市的绿色纽带,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公路。保护自然的原始韵味,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持大自然的运作规律,建立同大自然相匹配的人工生态环境,模拟大自然的生长、平衡,让人工生态环境融入自然生态环境而不显突兀,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虽然大自然的规律是要经历衰败复又兴起,再衰败、再兴起的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但是,这是符合万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而且,我们的生态建筑也是需要不断完善、修葺的一个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只有慢慢摸索、慢慢探寻,才能找对方向,走上一条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生态桥梁的道路。

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学这一命题自保罗?索莱里1963年提出之后,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不断崛起,导致全球环境急剧恶化,生态建筑学再次别推向了建筑学科的前沿。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建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破坏再保护的代价是沉重的,所以说,生态建筑学观点的实现迫在眉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路桥对我们而言是为自己也是为后世子孙保留更多的自然资源。

我们想保护现在的生存环境,也想为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生态路桥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想像一下,把现代的公路比作融入湖光山色中的城市纽带,是不是很美?忍不住感叹,多么恰当的比喻!蓝天、白云、嫩绿的草地、高耸的大树,微风拂过,随风变换的白云、随风摇曳的树枝,自然界的欢欣舞蹈;阳光、细雨、雨后泥土的芬芳、雨后彩虹的绚丽,自然界的和风细雨;无论大自然给予我们什么,是狂风暴雨,还是风和日丽,都是自然界最真是的回馈。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也越来越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和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的开发和挖掘,河流和土地被工业化产物吞噬,伴随而来的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污染、造成了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例如北京上空人竟皆知的雾霾,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等恶劣现象。我们迫切的想改变现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路桥已经刻不容缓。

现如今,我们急切的想改变空气污染、雾霾、沙尘暴、汽车尾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森林的过度砍伐、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环境破坏等现象,想还大地一片蓝天,想看到清澈的河水,想呼吸新鲜的空气……那么,从现在开始,从设计生态路桥开始,从建造生态路桥开始!我们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路桥。

二、生态路桥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是一种线形带状的三维空间结构物,包括路基、桥涵、路面、隧道等工程实体。因此,公路设计是由线形和结构两大内容组成。公路设计要满足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经济和美观的基本要求。生态公路设计则是在满足公路基本设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及公路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公路线形是公路的骨架,它决定着整个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以后的养护和营运,直接影响公路的土石方数量、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路面工程等。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的通行能力等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在公路建成以后,对公路沿线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等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公路设计中,通常将线形设计的质量作为一条公路总体效果评价的主要标志。

综上所诉,我们将对公路线性设计的要素归纳如下:

1、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素

公路线形设计应该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即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应满足行车安全、经济及旅客舒适的要求。因此,在线形设计中要注意合理运用平、纵、横各项技术指标,应根据具体条件,在不过分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为使汽车行驶时速度均衡,要注意公路平、纵面线形要素的连续性,避免线形产生线形突变,例如超高、路拱。

2、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要素

公路线形设计应使公路具有视觉的舒顺性,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有良好的视觉和心理诱导作用。在设计中应注意线形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设施之间的相互平衡协调。此外,还应注意保证行车视距,以创造良好的行车视线,增加行车安全和舒适。

3、注意与周边地形、地物、环境相协调

公路线形设计要结合沿线地形、地物等各种条件,满足《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合理运用各种线形要素进行线形组合,使线形与沿线地形、地物相适应,从而设计出技术合理、行车安全舒适、经济节约的线形。还应注意使线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公路建设不破坏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尽量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融为一体。

4、要与沿线自然、居民、经济、社会条件等相适应

公路是社会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沿线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开发、工农业的发展、居民条件、区域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线形设计中,一方面必须要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资源开发等法规的有关要求;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少占农田、少破坏原有植物、地貌和减少噪声、废气等对环境的污染,以使公路建成后能产生最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三、上海长江隧桥

中国近年来由自己设计、建设的上海长江隧桥就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展现了中国设计师对工程力学、生态学、历史人文相结合的理解,并完美诠释了力与美、桥梁与自然相融合的全新设计理念。堪称生态桥梁标志建筑。

上海长江隧桥由上海长江大桥和上海长江隧道共同组成。上海长江大桥跨江段约10公里,为斜拉桥桥型,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达每小时100公里。主塔造型形如"人"字,简单及受力合理的塔形则体现了力与美的结合。2007年11月28日主塔顺利封顶,2009年10月31日18时正式通车。桥体全线呈现出一个"S"形弯,这种桥梁的线型,既能减小水流对桥梁冲击力的影响,又能将整座桥梁的功能要求与线型结合起来,使该桥梁即美观又符合环保要求。而上海长江隧道开挖采用了全国最新技术,整体开挖,既安全又环保,隧道最深处在水下55米,江底隧道不渗漏,并可用于紧急排烟通道及疏散通道,该桥设计充分考虑了桥梁本身、生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公路,为人们的出行、生命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为自然留住一份惠及子孙后代的资源,也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展开了新的篇章。

上一篇:高技术产品营销专题研究 下一篇:探究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