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06 02:54:52

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几点思考

摘要: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是为了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中心建设既要随实践教学体系而发展变革,又要能够秉持工程教育的宗旨,保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工程认知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工业知识面,提高综合工业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就是为了要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而建立的。传统的金工实习强调知识的再现、经验和技能的传授,没有把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过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围绕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单一,功能定位模糊,实习内容陈旧,训练结构离散,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发展要求。因此,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出发,建设功能定位更突出、培养目标更科学、训练体系更完善的工程训练中心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心建设既要随实践教学体系而发展变革,又要能够秉持工程教育的宗旨,保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1、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目的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是适应我国特殊国情的要求,通过实施校内“社会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真实的工程环境”,形成科学而完整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现代工程训练要代表知识综合化、技术前沿化、专业集成化的工程实践方向,一方面,要以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宗旨,整合中心资源,积极推动自身能力建设,构筑综合化工程训练平台,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保持与工程实际同步,确保条件建设与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实现训练的工程化目标。另一方面,变过去离散的金工实习为系统的工程训练,围绕目标、内容、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带动中心在训练目标、功能定位、资源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建设,实现训练过程的工程化。以训练内涵和训练过程工程化为基本特征,逐步形成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1、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发展变革

2.1.训练目标从单一的知识验证和技能培养改变为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工业对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工程实践体系包含了教学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三大子系统。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大核心目标,建立实践与创新训练这两条齐头并进、交叉结合的训练主线是工程实践发展的要求。工程训练涵盖了以上三大子系统和两条主线,符合实践教学体系发展规律,代表了工程实践的发展方向。其训练广度与深度能够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多维度特性,变过去单一的知识验证和技能培养为更加注重工程实践、人格意志、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实践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

2.2.中心功能定位从单一的教学功能扩展到多元化功能,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围绕工程训练目标的实现,中心定位必须多元化,能力建设必须多向性,变金工实习的单一教学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组合,同时以多功能服务带动自身能力建设,成为能力不断提升的自我发展的中心。自我发展是现代工程训练办学实力的体现。

2.3实施训练内容全面转化,创新训练体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工程训练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是工程训练区别于金工实习的主要特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装备和先进管理方法,除常规的制造技术外,还要引进数控加工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以及先进的制造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和环境保护设施等,实现由常规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向现代技术训练的方向转化;注重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在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转移教学重点,建设完善、先进的局域网管理系统,实现由单机的单一技能培训向局域网络条件下技术集成的培训方向转化;建设大工程背景,面向现实型课题,使学生逐步形成关于设计与开发、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程环节的全局性认识;创新实践教学,除了基础训练外,还应组织综合训练、创新训练,参与设计制作机器人及其他创新实践比赛等,实现由操作技能培训向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向转化;除理工类学生以外,组织其他文科类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实现由工科专门训练向不同学科工程训练全面覆盖的转变。

2.4.建设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示范效应的特色训练中心、提升工程训练整体水平,是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与行业需求,创新教育理念,以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为依托,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训练模式等方面形成与行业结合紧密、专业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以“为多学科服务”为宗旨,按照学科交叉的技术需求,搭建多学科综合训练平台,根据不同需要构造组合的训练模块,提高训练模式的灵活性;要借助自身技术实力、设备资源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与外部企业的联系,实施长期技术跟踪与项目协作,开展一批以行业高技术为重点的项目研究,把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路纳入工程训练,开发实践性强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总之,中心要形成特色,必须依托中心建设大环境,建立比较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要秉持工程教育的宗旨,保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3.1.坚持适应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专门化的校内实践基地,其建设目标和教学体系具有更强的服务定向性。不同类型大学,如研究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它们的工程训练中心在技术标准、培训业务等方面可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规格不同,在建设规模、目标体系、服务方向等方面也不同。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不少院校盲目攀高,工程教育好高骛远,脱离人才培养实际,造成训练中心建设中盲目扩大规模,无计划地购买新设备等急功近利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明确中心的建设前提是适应本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3.2.以教学功能的实现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心建设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的关系,明确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本科生为主、兼顾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教学,要把教学功能放在核心位置,围绕教学功能展开科研和生产活动,处理好资金投入、人员调配、项目分配上的比例关系,避免将中心建成对外营利性的机构、科研实验室或者生产工厂。科研活动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通过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丰富工程训练内涵。生产活动侧重于承接与行业结合紧密、与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相匹配、技术含量较高的设计实验与生产加工任务。

3.3从金工实习到工程训练要走开放式道路。建立科学的工程训练体系,必须扩充组织边界,与企业和其他机构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接触社会工程,实施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获得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外部资源,保证训练技术的先进性、训练内容的现实性;对各学院、科研系所开放,了解人才教育、专业培养的需求,走合作办学道路,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性;对社会职业教育等机构开放,扩展服务范围,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咨询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训练中心实施内外开放模式,淡化组织边界,意味着多方融资和成本分担、知识渗透与技术合作、设备引进与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人才的对流等方面工作的加快,为中心建设提供适时的社会需求信息、先进的技术来源和后续发展动力。在技术条件方面,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向当前先进水平看齐,建设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中心,为多学科交叉的训练需求服务;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引入计算机设计、网络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条件下的综合工程训练;同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展立体化教学,提高工程训练教学水平。在管理方面,参照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条件,向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看齐,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建立训练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现代工业技术标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邱振中,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发展理念研究【J】,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郭水兰.实践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J].新世纪论丛,2006,(4)

上一篇:三角函数变换的方法 下一篇: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