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讲座听课有感

时间:2022-08-06 01:37:58

特级教师讲座听课有感

__年的四月,正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和同事有幸到__听几位全国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讲座,鼎鼎大名的__老师也在其中。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不过是一句教育界的戏言——北有魏书生,南有__。

然而,面对__老师,感受更多的不是他的名师光环,而是他的激情。短短几个小时我便被他朴实的语言所吸引,更被他感人的事迹所打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思索着这样一句话:“他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真诚、人性的教育。”遗憾的是,因为是讲座,并不知李老师的课堂教育是何等精彩。暑假的时候,有幸购得一本《听__老师讲课》,花了几天时间细细品味,感慨万千。

__老师的课有一种魔法,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也让我痴迷不已。触笔之际,仿佛还在他的课堂上,徘徊不去,时而感动,时而深思,时而被折服。

看这17篇课堂实录,就像我们平时上的家常课,遵循着简单、朴素的流程:先是让学生一起学习字词;然后是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接着是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最后是老师谈自己的感受,与学生共享。如此随意,如此朴素,如此简单,没有看到那种人为的点缀,有的是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洒脱与自然。

而如今我们老师上公开课,总费不了绞尽一番脑汁。课堂上必须配备美妙的音乐,赏心悦目的画面,更要具备一个接一个设计精良的环节。有甚者,连学生在课堂可能会有的反应也编入教案,目的是“临危不乱”。虽然这面面俱到可见我们教师的煞费苦心,但也恰恰成了现代课堂上最大的弊病。

自然的东西是很难模仿的。正是这种“随意”“朴素”“简单”成就了__老师。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享受浓郁的民主之风,享受平等的呼吸,享受那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关爱。这正是他课堂魅力的凝聚点,因为他处处把学生放在了首位,他让学生充分享有话语权。

教学鲁迅的《祝福》,原来定为三课时,课堂上,李老师让学生积极地迸发思维火花,发表各自的见解。可是快到下课时,李老师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观点,是该及时“刹车”,还是维护学生的话语权?他选择了后者。改变了原有的授课计划,原定的三课时改为四课时。第四课时他更是出人意料,除了少量的师生问答,基本上是李老师的“一言堂”,这节课没有平时语文课上应该有的书声琅琅,没有学生某种能力的体现,没有……这样的课在诸多专家的眼中肯定是“败笔”。可是我们在这节课上看到的是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李老师发言中的熊熊燃烧!李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感受成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这,应该是李老师课堂教学最大的奥秘所在。

李老师上完《孔乙己》一课后,曾在教育反思里写了一点,谈到他在课堂上不露声色地“操纵”学生,并为这感到脸红。而他觉得脸红的,正是我们这群阅读者叹为观止的地方。李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却不急于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大胆积极地质问和探索。试想,在这种追求平等和谐的课堂中,学生能不进行快乐地学习吗?我想,作为李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自由自在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他的启发下,学生们不断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成功的背后,必定离不开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驾驭艺术。李老师的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对教材深度的解析,对课堂教学独到、精辟的见解。读他的课堂实录,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上好课,一是必须练好“内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学识拥有“源头活水”;二是勤字当头,勤读书,勤动笔,勤反思,勤总结;三是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否则“以学生为主体”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育需要思索,需要探索,需要个性。传承质朴的教学模式,回归自然的课堂氛围是李老师的风格。而我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警民共建平安校园动员大会的主持词 下一篇:全县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