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6 01:27:30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生物课中加强实验探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必要活动,也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本人通过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生物实验中让学生熟悉基本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规程,如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药剂的配制,实验材料的选择、培养等,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通过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完成并达到实验目的基础,具备了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通过实验所反映的生物学原理。如对生物实验中经常用的观察工具――显微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原理和使用方法,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显微镜使用规程进行操作。例如: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得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这几个复杂的过程,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显微镜,即使装片做得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实验前应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到观察方法,通过一一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要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做精心的设计,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教材上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怀有目的去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实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1.为什么要用新鲜的猪肝?煮熟的肝脏可以吗?2.取肝脏研磨液和三氯化铁溶液的吸管能否共用?3.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久了为什么现象不明显?4.为什么反应时间过长再用点燃的香头检验时结果基本一致?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就能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三、在实验中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改进

在实验中,往往重视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中出现的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轻视对实验中失败原因的查找,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发现有些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很淡,不清晰,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①是不是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②是否用的新鲜叶?③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④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些?⑤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及过?通过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加强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改进,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

上一篇:浅谈小学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