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6 01:12:0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8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8例。两组患者均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替比夫定,60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辨证加减治疗,1剂/d,水煎早、晚2次分服。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32.20%,对照组为25.4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58%,对照组为62.7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的阴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HBV DNA的阴转率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HBV-DNA;中药

[中图分类号] R5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19-155-0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临床常见病,治疗乙型肝炎关键是抗病毒,通过抗病毒治疗可防止疾病的进展,提高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疗效得到了广泛重视[1-3]。笔者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8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病例236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其中男60例,女58例;年龄13~55岁,平均(29.4±12.6)岁;病程1~9年,平均(2.4±0.6)年。对照组118例,其中男64例,女54例;年龄14~56岁,平均(28.9±11.9)岁;病程1~8年,平均(2.3±0.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中的诊断标准。②HBsAg(+)、HBeAg(+)、HBV-DNA>105拷贝/mL。③治疗前ALT>正常值2倍。④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治疗。

1.2.2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者;②排除合并有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病者;③排除疑似肝癌者;④排除在本次治疗前6个月内接受干扰素、免疫调节剂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60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同时予中药组方:黄芪20g,党参15g,白术l5g,板蓝根30g,金钱草30g,丹参15g,半枝莲15g,五味子15g,陈皮10g,焦三仙10g;辨证加减。肝郁脾虚型加柴胡15g、郁金15g、赤芍10g;肝胆湿热型加茵陈30g、栀子10g;寒湿困脾型加干姜9g、厚朴10g;脾肾阳虚型加附子9g、干姜10g。 1剂/d,水煎早、晚两次分服。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定量、HBV-DNA等有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1.5疗效标准

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拟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ALT及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水平,血清HBV-DNA转阴,HBeAg/抗-HBe血清转换。有效: HBV-DNA转阴,HBeAg/抗-HBe血清未转换,ALT及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显效率治疗组为32.20%,对照组为25.4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58%,对照组为62.7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HBV-DNA的阴转率比较

见表2。

2.3不良反应

治疗后治疗组出现恶心2例(1.69%),头痛、头晕4例(3.39%),皮疹2例(1.69%),血肌酸激酶(CK)升高6例(5.08%)。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3.39%),头痛、头晕4例(3.39%),皮疹2例(1.69%),血肌酸激酶(CK)升高8例(6.78%)。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HBV-DNA在体内复制,而致宿主机体产生过强的细胞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广泛病变和大片坏死,因此临床治疗时控制病毒数量是关键治疗之一[5]。

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为高度特异性抑制HBV复制的左旋核苷,其抗毒能力强、起效快,可在短时间内抑制病毒复制,其具有强而选择性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6]。联合使用中药可起到协同作用[7,8],其中黄芪、党参可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代谢;丹参活血化瘀,促进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板兰根、半枝莲、金钱草具有抗炎、解热、抗病毒的功效;茵陈利胆退黄;焦三仙健脾助用,可改善纳差、腹胀、乏力等症状。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亦表明,替夫比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HBV-DNA的阴转率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显效率率治疗组为32.20%,对照组为25.4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58%,对照组为62.7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HBV-DNA的阴转率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5-246.

[2] Lai CL,Lim SG,Brown NA,et al.A dose finding study of once-dailyoral Telbivudine in HBeAg-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Hepatology,2004,40:719.

[3] Dienstag J,Easley,Kirkpatrick P.Telbivudine[J].Nat Rev Discov,2007,6:267.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

[5] 顾长海,于宇明.肝功能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3-154.

[6] 叶文峰,陈祖涛,吴建成,等.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估[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2):343-344.

[7] 张继红,郭西萍,刘祖明,等.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4):246-247.

[8] 韩其芳.参芪四逆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9,22(10):22-24.

(收稿日期:2010-11-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 下一篇:围产期保健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