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流滨河景观区域特色保护和生态恢复设计

时间:2022-08-06 01:04:47

浅谈城市河流滨河景观区域特色保护和生态恢复设计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这块充满农牧生活气息的地区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二面受到蚕食。使得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和舒适的环境将难以继续。本文针对西安河、灞河滨河景观现状进行课题研究,探讨城市滨河景观区域特色保护和生态恢复设计方法。

关键词:西安,区域特色,生态恢复,河,灞河

中图分类号:TV8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岸是跨河城市的“窗口”或“客厅”,也是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和文化文明的所在地,早期的城市和集落,都会选择在河流、湖泊的附近,以便获得充沛的水资源,也有利于生活生产污物的排放。然而水给人以美的和美的享受;岸给人以绿的视觉和生态的平衡;城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的奉献。回归自然,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营造恬静舒适的景观环境氛围,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共识。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近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向城镇、农村的蔓延和扩展,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面积日益扩大,污水入河、垃圾入河、水岸违法建筑搭建和岸景的脏乱差等人为破坏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污染了河流,导致原有的水岸生态环境严重受损。为此,创建优美和文明的水岸景观,对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质量和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底蕴,完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现状分析

盛唐长安,八水环绕,位于西安东北部的河和灞河就是其中著名的二水。灞河发源于蓝田箭峪岭,原名滋水,秦穆公为春秋五霸之一,称霸西戎,欲耀其武功,更名灞水。河发源于蓝田峪,为灞河最大的支流。

城市为了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通过加高防洪墙、将土堤改成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并将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破坏了河道形态的自然演变规律以及河流的水生态平衡,生境多样性受到损害,环境负荷就越大,不透水地表增加,雨水的排水量也增加,造成河流生态恶化;再加之工业污水、生活垃圾进入河道,更进一步恶化了河道及河岸环境。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

2.规划框架

2.1基地分析

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区东部,北到渭河,南到绕城高速,包括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域,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整个生态区区域呈“一心三翼”的布局。此次规划设计的区域位于灞河西岸河堤景观绿化带约9.8万;河东岸河堤及三条路景观绿化带约9.7万。

2.2规划目标

1.以灞河、河为主体框架,利用绿地带状空间,打造低碳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滨水空间,将两条河岸周边区域融入城市整体系统,增强区域活力。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的绿肺和景观带。

2.发展滨水景观文化提升空间品质,改善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从而带动周边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

3.建立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形态,打造低碳生活,结合不同概念主题进行设计,形成优美和谐的沿河景观。

2.3 规划理念

以城市生活为载体、人与自然紧密联系,我们注重保护滨河景观的自然生态环境,挖掘并利用滨水资源服务于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低碳环保型城市滨水生活。

2.4 结构布局

结构布局为:三环、两带、四大界面渗透

三环:即以人行道相连的步行环,自行车道相连的自行车环和机动车环。

两带:即为灞河滨水生活蓝带和河城市生态绿带。

四大界面:

城市健康运动――结合滨河景观水面,形成滨河自行车道与步行健身道,健身广场结合的滨河森林的景观界面。

生态休闲活动――主要以自然生态的造型坡地,跌级景观平台,开放型草地,和亲水平台组成,用简洁自然明快的设计手法诠释沿河绿蓝,强调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现代艺术体验――现代文化符号,绿地、湿地和充满时尚感的雕塑,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利用,保持湿地自然景观生态意义上的和谐性。

绿色生态走廊――结合自行车道,和步行节点,用简洁的线条,成丛的树林打造林下绿色生态休闲漫步道。

3、 生态恢复设计方法探究

3.1 设计方法探究

改善滨河景观环境,美化堤岸绿地,形成城市滨河生态网络;融合自然环境,展现“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绿化格局。

从点、线、面三方面,全面立体的进行绿化系统的维护与加强。

点――广场、景观节点的组团绿化。提供休闲与活动的空间绿化。

线――道路两侧绿化,主要道路加强绿化的带状联系与渗透。

面――沿河两带的大片空间的绿化,充分发挥景观的绿化美。

3.2 功能分析

城市健康运动――滨河自行车道,开放健身广场结合,城市生命的符号,跌级的景观花墙,卵石步行健身道,无疑都是早上晨练健身的好地方。

生态休闲活动――“和平鸽”现代雕塑与亲水的“和平广场”相呼应,作为此区域的核心,地形上的台阶处理结合自然生态的造型坡地,形成整个曲线流畅的造型台地,整个区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景致。

现代艺术体验――低碳环保主题“煎蛋广场”现代的艺术手法,夸张的诠释现代广场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主题突出,简洁流畅的曲线构架,艺术的延伸了煎蛋广场这一造型主题。

绿色生态走廊――整体打造河绿色生态走廊,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结合贯穿于成丛的林下空间,蜿蜒曲折,弥补了岸线的生硬,柔化了岸线坡地,更具自然生态性。

3.3夜景照明设计

夜景照明设计遵循科学合理、经济、亮化美观的原则,美化环境,创造环境艺术氛围,广场灯光主题突出,以构成完美和谐并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夜景画面。

3.4街道家具设计

街道家具设计尊重自然的机理,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在开放的城市滨河空间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设置座椅,指示系统,电话亭,扶手等设施,集艺术性与实用性、环保性于一体,成为景观中雅致小品。

3.5道路铺装选型设计

自行车道:设计为3米左右的混凝土材质,曲线飘带路面,混凝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耐久性很高,造型多变美观大方。

步行道、休闲径:设计为2米左右,采用整石或条石等材质,自然而美观,部分特殊部位设计采用木栈道、鹅卵石等细小圆滑的材质与色彩柔和素淡的铺装形式表现。

主体广场:设计主要采用简洁质朴的材料,要求达到基本黑白灰色调的统一,主要有青石板,毛面灰色花岗岩,和白色卵石等。

3.6植物绿化设计

植物种植上除了大面积的绿化草坪外,树种选择配置上,充分利用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的搭配,以乔木丛植、组团植的方式设计,并根据植物季节性、色彩、造型进行配置。

结语

在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必将迎来新的建设高潮,同时根据生态原则进行景观规划,对于城市(城镇)河流区域内景观的精华进行重点保护和保留,保护的区域以绿色廊道的形式出现,这样是为该地区建立起具有生态资源保护功能的绿色廊道网络。我们也要正视自身的特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冯晖、彭逸权著.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

[2]丁圆.滨水景观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付军.人与天调的城市滨河区园林规划设计.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6.

上一篇:工程造价控制课程的建设探讨 下一篇:浅析公路平整度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