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时间:2022-08-06 10:54:42

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课堂上,充分发挥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激发学生情趣,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将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渗透在艺术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巴巴的,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应可能做到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幸福快车》是一首充满活力的歌曲,表达了一种健康向上的青春气息。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力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那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动感的节奏深深打动了,禁不住随着音乐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一边学唱一边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歌曲。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聪明学生的教育

说起聪明学生有两类,一是既聪明又勤劳,这样的学生一般不是后进生,他们是优等生;二类是聪明但不勤劳,这类学生一般是后进生,而且男生比较多,我说的对聪明学生的教育,就是指的这类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好耍小聪明,比别人接受得快,掌握得快,但他们也有他们的弱点,不够勤劳,老师对他们的教育要严。盯紧他们。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审题不够认真,马虎,该做对的题没有做对,该会的没有做完,该得的分没有得到。对他们的教育要脚踏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多给他们下达任务,在教学中要增加变式训练,帮助他们审题,辩题。增加时间观念,不要因一个问题被困住了,耽误了做其他问题,考试要懂得先易后难,得分是关键。切记先难后易。看不起简单题,不愿做简单题。做题还要学会写完整步骤,不要因为书写不够完整,把该得的分没有得到等。

(三)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富裕的家庭,但生活毕竟是生活,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富裕就有贫穷。家庭困难或苦难的学生,他们希望学习,渴望学习,但因家庭原因却无心学习,每时每刻想的是家庭,家里那生病的爸,那离婚的妈,他(她)好吗?家中的米够下锅吗?家中的活还有没有干完的吗?放学总是急匆匆回家。和同学交流的少,心扉,关的严。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要爱,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爱,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老师、同学都在他身边,老师同学就是他的最值得信赖朋友。天塌下来,老师同学帮你顶。困难来了,老师同学帮你解决,这样他们就能静下心来学习,在数学学习上,老师还要让优秀生和他们结对子来帮助他们。他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教师还更要时刻关心一下,帮助一下。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