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论的专业建设质量自评研究

时间:2022-08-06 09:51:56

基于协同论的专业建设质量自评研究

摘 要: 加强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价和监控是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专业建设质量由专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的匹配程度衡量。因此,本文从协同论的视角,探索构建高等院校专业建设自评体系和综合测评专业建设质量的测度模型。

关键词: 专业建设质量 协同论 评价

一、研究意义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专业建设质量下滑明显,培养人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社会贡献递减,这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毕业时甚至是在学习时已经过时。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以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价值取向的传统做法远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建设质量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是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专业建设的自评相较,他评既可避免专业建设行为,又可为专业建设的完善优化提供持续动态的决策依据。

二、专业建设质量内涵

在对专业建设质量作出评价之前,首先要明确何谓“专业建设质量”。《辞海》对“专业”一词的定义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1]据此,专业建设可理解为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而进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师资培养等内容。经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建设活动,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可视为“专业建设质量”。具体地说,专业建设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学校向学生提供专业教育服务,学生经过专业学习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教育产出”,这种“教育产出”要满足社会分工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才具有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今天知识和信息极速更新的社会,专业教育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有能力依据社会市场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专业领域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因此,专业建设质量可定义为:专业教育可满足学生适应专业领域可持续性自我发展的程度。

三、协同论与专业建设评价的适用性

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Haken)创立的,其基本思想是在生命和非生命的开放系统内的各个系统,当它们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时,就会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使系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的状态[2]。理论认为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协同度即指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

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参照上述专业建设质量的定义,学校专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相互匹配,协同发展,才能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学校是专业人才的供给方,这个子系统由“教师教”、“学生学”和“行政管”三方合力构成。用人单位是专业人才的需求方,人才培养质量经由市场予以信息反馈。由此看来,专业建设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学校和社会存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专业建设质量受到多种不确定的随机因素的影响,这正符合协同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专业建设质量评价要全面考察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与契合,适用协同论,引入系统协同度模型,研究专业建设系统的协同度,可反映专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对接程度,依此综合评价专业建设的质量。

四、专业建设质量自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各学校各专业虽然情况千差万别,但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专业建设质量自评的基本体系可以是一致的,只是指标的评价标准因学校和专业不同可做相应的调整。

从协同论视角出发,专业建设质量的自评包括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学校评价围绕“教、管、学”三方面展开。教师善于科研和教学,学生善于主动学习,管理部门善于组织和调动学校的人财物,三方协同,专业建设可实现内循环系统的有序运转。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是共生关系。专业建设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输送专业人才和提供社会服务。学校内部专业建设运作有序兼具社会外部对专业评价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便进入系统良性循环。

我们构建专业建设质量自评指标体系如下表,专业建设质量的数量测度由社会对专业的评价(S1)和学校对专业内涵建设的评价(S2)间的协同度C表示,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即系统的序参量(eji)多采用客观指标,涉及主观体验和态度的方面则采用主观指标,评分标准因学校专业而异。

表 专业建设质量自评指标体系

五、专业建设质量自评的协同度模型

由公式(2)可知 )的取值越大,表示子系统的有序度越高,反之子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假设在初始时刻 ,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表示为u ,当整个复合系统发展演化到时刻t ,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表示为 ,那么复合系统的协同度C可以表示为:

式中满足以下条件:

由公式(3)可知,C∈[-1,1],C的取值越大,表示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的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此外,对公式(3)还有以下说明:整个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是由所有子系统共同决定的,如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较大,而另一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较小或下降,则整个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就不高,此时表现为C∈[-1,0]。

六、结语

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建设自评需要对建设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记录,采集数据建立信息库。我们可以通过上述指标的时间序列,利用公式(1)及公式(2)算出子系统的有序度,得到各期专业建设的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数值。然后利用社会评价(S1)和学校评价(S2)的序列值,通过公式(3)得到协同度C,以反映社会评价(S1)和学校评价(S2)的一致性。协同度C值越高,说明专业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越高,综合反映出专业建设的质量。

本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用于专业建设质量的纵向评价;在主观指标评分标准相同的情况下,也能适用于学校间专业建设质量的横向比较。对于专业建设质量自评指标体系,本文仅从协同视角出发做了初步的构架,评价指标的选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黄润荣,任光耀.耗散结构与协同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3]魏海燕,李晗.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148-150.

[4]马澜,朱佩枫.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度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6):22-24.

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ZYJG2013-11)主持人:马澜;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C-b/2013/01/031)主持人:陈娜;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ZYJG2013-12)主持人:陈丹丹

上一篇:“角色冲突”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