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意义

时间:2022-08-06 06:21:36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55-01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教育教学形势发展的必然,并且经实践证明,这种授课形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是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素材进行优化整合,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展示的一种新兴的教学载体。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高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带去一种新颖、醒目的感觉;它强而灵活的操作、高密度大练习量的优势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它的动画和形象图面能把老师用语言和模型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巧妙处理。灵活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会学习、不断创新之目的。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把被感知的事物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色彩、画面、音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精神焕发,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持久,思维更活跃,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所学习的内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首先出示幻灯片,以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一段名言"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作为本节课的引言,但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介绍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面对学生疑问的目光,此时继续播放课件,出示NBA赛场精彩图片,有飞人乔丹飞身上篮的镜头,有姚明精彩扣篮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里,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哇——"、"啊——"的惊叹声,还有几个热爱球类运动的同学与别人侃起了NBA风云榜、NBA精彩赛事等,这时的场面有点失控,所以抓紧时间出示有关姚明简介的课件,因为许多同学都是很崇拜姚明的,于是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都很有兴致地认真阅读起来。阅读完简介,了解了姚明之后,此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思考问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姚明所在球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球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的兴致正高,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都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了思索问题和学习新知的过程之中。

2.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中教师根据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学规律和概念,并形成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在此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一节时,当时有一道这样的例题: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对这个题目,学生很快确定了应该以校门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但是对于三个同学的家的坐标却不容易顺利找出,这时使用电脑进行动画演示,按照题中所给条件,使用不同颜色的箭头,利用线条移动的方法动态地把三个同学的家的位置顺利呈现出来,非常直观,学生既找到了点的位置,又掌握了做这一类题目的方法,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且让学生感到一目了然,使课堂教学"动"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课件,活化学生思维

直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它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画面上,而是建立在直观的形象上。七年级学生虽然是中学生了,但依然好动,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阶段。教材上的数学例题一般都配有一些直观的插图,但这些图片毕竟是静止的、抽象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根据少年学子好动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静为动,活化思维,使抽象的图案变得栩栩如生。

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因为数学课本中所能举出的例子毕竟是有限的,且是静态的,若能巧妙地在课件中加以呈现,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比如在刚刚学习过的"多边形"一节中,首先用幻灯片出示交通标志牌、砌墙用的长方形的石头、蜂巢、地板砖表面的图案等,问学生:"从这些图形你能抽象出什么平面图形?"由于这些实物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所以很快就激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且立即找出了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投入到了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当画面上出现一个按正五边形建设的城市广场图和浙江金华兰溪诸葛八卦村图时,学生的兴趣更浓,好多同学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这样良好的开端,就为整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4.运用多媒体课件,巧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具体的问题情境,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指向,就会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巧妙地创设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励他们去探究新知、解决疑难。

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的练习过程中,首先出示的是"工人师傅砌门时,为使门框不变形,常用木条固定门框,你知道应该如何固定吗?请画出示意图,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中很容易联想到刚学习的知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且很快投入到了试做之中,兴趣甚浓,还很容易得到成功,油然而生成就感。接下来再出示问题:"桥梁的斜拉钢索设计成三角形的结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人站在晃动的公共汽车上,若是分开两腿站立,则需伸出一只手去抓住栏杆才能站稳,这是为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学生作出的相应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对本课时内容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

上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 下一篇:Eliot's "Depersonalization" Practiced i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