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拉陵灶火铁锰矿普查区找矿前景分析

时间:2022-08-06 04:18:12

青海省格尔木市拉陵灶火铁锰矿普查区找矿前景分析

摘要:青海省格尔木市拉陵灶火铁锰矿普查区在地表局部出露磁铁矿化体,且具有较好的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物理异常(磁异常),地质特征亦与区域成矿带的特征基本一致,本文主要根据以上条件结合区域成矿特征对普查区找矿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拉陵灶火铁锰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geermu ling ovens, iron, qinghai province PuZhaOu manganese ore in the surface of the exposed the local magnetite body, and has good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geophysical anomalies (magnetic anomaly),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lso and regional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siste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di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regional metallogenic features on the PuZhaOu prospecting prospect for analysis.

Key words: pull ling ovens, iron, manganese ore geological backgrou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rospects

普查区所在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划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成矿带属祁漫塔格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成矿带,区域上以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为特点。区内构造线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呈南西―北东向。

1、地质特征

1.1 地层

普查区内出露出露的地层有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碳酸盐岩组(OSTc)、泥盆系上统牦牛山组(D3m)及新生界第四系风积砂(Qheol+pal)。

⑴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碳酸盐岩组(OSTc)

主要出露在普查区东部,出露面积较小,受岩体侵入的破坏多呈残留体,分布较为零乱,总体北西向展布。岩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30-60°,受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的破坏地层倾向有所变化。岩性为灰白色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多见于与岩体的接触带上及附近,一般宽约1-3m。未见与泥盆系上统牦牛山组(D3m)直接接触。

所发现的磁铁矿体主要分布在该套地层与岩体的接合部位,所以这套地层为主要的控矿地层。

大理岩:灰白色,中细粒状变晶结构,块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98%±),次为透闪石(2%±);方解石呈中细粒状,粒度小于0.4mm,彼此紧密镶嵌接触。透闪石呈浅黄绿-白色,粒状、放射针状,主要分布于与岩体接触的大理岩中(透闪石大理岩)。另外,还有少量金属矿物呈粒状、不规则粒状,在岩石中星散状分布。岩石被后期方解石脉所切穿。

⑵泥盆系上统牦牛山组(D3m)

在普查区内大面积分布,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和本区所出露的岩性组合特点归划为火山岩段(D3mb),主要岩性为浅灰绿色安山岩、灰黑色-暗绿色玄武岩,二者为渐变接触关系。

灰绿色安山岩分布于普查区北部,出露面积约7km2;灰黑色―暗绿色玄武岩,出露面积6km2。二者受构造及侵入岩的破坏与区域内地层的展布方向有差异,在普查区内呈南西~北东向不规则条带状分布,岩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30°-50°,为单斜地层,侵入岩与安山岩接触带附近见有角岩化安山岩,未见矿化现象。

①安山岩:灰色、浅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交织结构、显微粒状结构。斑晶含量3―44%,由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石英组成。斜长石、角闪石多被绿泥石、绢云母、碳酸盐等交代仅保留其原始的自形板状、柱粒状晶形假像。石英呈它形粒状,具熔蚀现象。基质含量56―97%,由微粒状斜长石、角闪石、石英、绿泥石、磁铁矿等组成,个别岩石中含有少量白云石。其中斜长石、角闪石多被交代蚀变。

②玄武岩:灰黑色―暗绿色,块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具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岩石由残留矿物、交代蚀变矿物及裂隙充填物组成。

残留矿物为斜长石、少量辉石,其中斜长石呈自形板柱状晶体,表面被微粒状钠长石、纤柱状阳起石交代,多以斑晶出现,少数为斜长石微晶呈残留状出现在交代蚀变矿物集合体中,含量12%±;辉石呈自形粒状晶体,多被纤闪石交代,含量3%±。

交代蚀变矿物:主要构成基质,其中斜长石呈半自形微晶状,交插排列,格架分布,完全被钠长石、石英、阳起石交代,含量18%±;阳起石呈纤维状、束状、放射状集合体,不均匀分布,可能由辉石和斜长石蚀变形成,含量60%±;另外有少量纤闪石、钠长石等。

裂隙充填物:主要由阳起石、黑云母、黄铁矿、钠长石集合体构成,含量5%±。

⑶第四系(Qheol+pal)

可见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砂及残坡积层(Qheol+pal)分布在山前、沟谷、现代河床等低凹地段。

1.2 构造

普查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仅见有三条逆断层,断层编号为F1、F2、F3。根据断层切割地层、岩体情况来看,断层主要形成与晚泥盆世后,它们与区内控岩控矿关系不详。逆断层特征如下:

F1逆断层:位于普查区内西北部,分布于泥盆系及闪长玢岩岩体中,呈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的逆断层,断层面产状50∠70°。沿走向在地表断裂痕迹不连续,总体出露长大于1km。断层面不清晰,仅见少量的角砾岩、负地形等构造依据。在断裂带局部见弱的硅化、褐铁矿化等。

F2逆断层:位于普查区内中部,分布于泥盆系中,呈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总体出露长大于1.5km。断层面不清晰,仅见少量的角砾岩、负地形等构造依据。在断裂带局部见弱的褐铁矿化现象。

F3逆断层:位于普查区西南部,分布于泥盆系及二长花岗岩岩体中,呈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且明显具右行痕迹的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在40-50°之间。沿走向在地表断裂痕迹不连续,总体出露长大于2.5km。局部断层面不清晰,仅见少量的角砾岩、负地形等构造依据。在断裂带中多见弱的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

1.3 岩浆岩

普查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以出露大面积侵入岩和火山岩为特点。侵入岩有:灰白-浅肉红色二长花岗岩(ηγ4c),灰色石英闪长岩(δο4a),灰绿色闪长玢岩(δμ5)及灰白色石英闪长斑岩(δοπ4a)。火山岩有浅灰绿色安山岩、灰黑色―暗绿色玄武岩。

2、矿体特征

2.1 矿体特征

普查区已圈定的3条磁铁矿矿体规模小,矿体编号为Mt1、Mt2及Mt3,一般长几十米,厚度小于5m,呈透镜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沿接触带延伸分布,矿体实际仅有槽探工程控制,区内主要磁铁矿体特征如下:

Mt1矿体:矿体呈透镜状产于透闪石大理岩中,矿体长30m,厚度4.52m,产状235°∠35°,走向325°,TFe最低42.97%,最高61.83%,平均品位51.65%,矿体中Mn平均含量0.93%,由探槽TC1控制。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透闪石,呈柱状出现,其次为方解石,石英团块等。

Mt2矿体:矿体呈透镜状产于矽卡岩化大理岩及矽卡岩化石英闪长岩之中,矿体长45m,厚度2.13m,产状235°∠5°,走向325°,矿体由两个化学样控制,未圈边,Tfe含量分别为59.19%、60.27%,平均品位59.73%,矿体中Mn平均含量1.68%,由探槽TC2控制。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原岩有两类,其一为石英闪长岩,脉石矿物为石英、透闪石、斜长石、黑云母;其二为大理岩,脉石矿物为方解石、透闪石、石榴石、绿帘石等。

Mt3矿体:矿体呈长条状产于矽卡岩化大理岩中,沿石英闪长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延伸分布,矿体长80m,厚度1.48m,产状270°∠6°,TC2以北端走向45°,TC2以南走向近南北向,Tfe最低41.62%,最高55.81%,平均品位46.54%,矿体中Mn平均含量0.43%,由探槽TC2、TC3控制。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透闪石,呈柱状,其次为方解石,石英、斜长石等。

2.2 矿石结构构造

结构以中细粒为主,次为中粒。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次为浸染状。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及少量赤铁矿和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斜长石、绿帘石、石榴石、碳酸盐岩等。

磁铁矿是区内主要的有用矿物,含量最低在40~50%,最高达65%,平均含量46%左右。一般呈不规则粒状,粒径大小不等。赤铁矿和褐铁矿:这类矿物含量很少,系磁铁矿的氧化物和氧化水化产物,未见有单独产出。赤铁矿呈细小的鳞片状,分布于磁铁矿的边部。有些磁铁矿发生褐铁矿化,晶面分布有麻点状褐铁矿。

透闪石:矿石中分布不均匀,局部岩石中含量可达20~25%,呈半自形柱状,多被碳酸盐交代,细小的碳酸盐呈麻点状分布于晶体表面,有些被磁铁矿交代。

斜长石、绿帘石、石榴石:含量较少,多在在大理岩和矿石中以次生蚀变矿物产出。一般呈半自形板状,不规则粒状等。

碳酸盐岩:此矿物在矿石中普遍存在,主要产出形式有两种:其一,由蚀变所形成,主要表现为透闪石,斜长石和石榴子石的碳酸盐化,碳酸盐岩呈细小的粒状交代上述矿物,分布于晶体表面;其二,呈大理岩产出,变质重结晶作用所形成。

3、普查区找矿前景分析

3.1成矿地质背景有利于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

普查区位于祁漫塔格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成矿带,野马泉-开木棋河华力西期铅、锌、钴(金、锡、锑、铋)成矿亚带内。该成矿亚带内主要分布有23个矿(床)点,11处成形的矿床。该成矿亚带内铁多金属矿化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已发现的铁多金属矿多产于该类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上及附近。

②该带内的矿床成因主要为矽卡岩型(接触交代作用)。

③地层中的断裂裂隙、层间构造、节理等薄弱带为重要的容矿空间。

④区域内的昆北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昆北断裂以北(滩间山群、上石炭统等相对较新地层分布区段)各类矿床主要为印支期的岩浆岩控矿(如野马泉铁锌矿、牛苦头铁多金属矿等),昆北断裂以南(老变质岩系分布区段)各类矿床多与华力西期的岩浆岩密切相关(如群力铁矿等)。

⑤该带内与岩体有关的矿床亦可能为斑岩型矿床(如莫河下拉斑岩型铜矿)。

普查区周边有4个矿(床)点,即拉陵高里河下游铁多金属矿床,拉陵灶火铁锰矿点、红山铁矿点及小灶火铁矿点。这些矿(床)点均产于地层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

普查区内发育华力西期的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印支期的闪长玢岩等各类中酸性岩体,同时普查区东部见有少量奥陶系滩间山群的碳酸盐岩。由此,普查区具有寻找矽卡岩型、蚀变岩型甚至斑岩型矿床的可能,具一定的找矿前景。

3.2 地球化学特征

普查区各岩石中有益元素富集,显示出较好的多金属成矿远景。

Zn元素在安山岩、玄武岩、二长花岗岩、大理岩及石英闪长岩等五类岩石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于相应岩石的克拉克值,尤其在二长花岗岩、大理岩中,分别达到了326.82×10-6、1279.02×10-6,其标准离差也较高,变化系数大于90%,有富集成矿的可能。

Sn元素在大理岩中均值也较高,为41.40×10-6,离差为48.54×10-6,变化系数达117.25%,可能属大理岩经历轻微的矽卡岩化作用所致。

3.3 地球物理特征

2011年度在普查区开展的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共圈定了9个磁异常,并初步认为C1、C3-2、C7、C8、C9磁异常区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C1磁异常区主要岩性为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火山岩段玄武岩、安山岩,期间见少量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

C3-2磁异常位于石英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上,为磁铁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且Zn、Sn元素在大理岩中有明显富集趋势,因而有较好的多金属找矿远景。

C7、C8位于二长花岗岩中,二者之间为F3逆断层,断层呈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断层面倾角在40-50°之间。在断裂带中多见弱的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因此,C7、C8磁异常主要突破点在构造带上是否存在多金属矿体。

C9磁异常位于C3磁异常以南,为第四系风积砂及残坡积层所铺盖,结合异常形态及普查区东面岩性出露情况,认为在C9磁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4 普查区已开展的工作分析

普查区东部已圈定的3条磁铁矿矿体规模小,矿体呈透镜状产于透闪石大理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矿体长30-80m,厚度1.48-4.52m,产状235-270°∠5-35°,TFe最低42.97%,最高61.83%,平均品位51.65%。从矿体特征看普查区内地表磁铁矿体具一定规模,且控制因素较为明确,但矿体深部控制力度较弱,因此尚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而普查区西部则为大面积的火山岩和二长花岗岩,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蚀变岩型的矿化体应进行进一步的工作,特别是F3断裂处多见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活动,普查区是否存在由断裂控矿或导矿的可能。

4、结论

普查区地质成矿条件较好,与区域主要矿床地质特征相近,且区内化探异常、物探异常对应较好,加之异常规模较大,说明普查区寻找铁多金属矿等还有较大空间,因此有必要在区内以磁铁矿体为依托继续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并加大深部找矿力度。

参考文献

[1]赵一鸣,吴良士,等,中国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M].学苑出版社,2000.11.

[2]梁祥济,中国矽卡岩和矽卡岩矿床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M].学苑出版社,2000.4.

[3]彭建,刘具仓,徐倩,等,青海省格尔木市拉陵灶火铁锰矿普查设计[R].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2011.8.

[4]潘彤,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J].矿产与地质,2008.22(3):232―235.

上一篇: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下一篇:浅析混凝土结构的转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