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容器育苗技术

时间:2022-08-06 01:54:43

造林容器育苗技术

摘要:通过在苗圃育苗生产实践的经验,从苗床准备、种子处理、苗木播种、苗木移栽、苗木炼苗等方面探讨了造林容器育苗技术。

关键词:容器苗;基质;移栽

1 芽苗培育阶段

1.1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通透性好,又有蓄水能力的干净山黄土。整平苗床,一般苗床宽100~120cm,步道宽25~35cm,苗床高10~15cm,土壤上松下实,有利保水,然后用托布津0.5g/L喷施进行床土消毒,同时用90%晶体敌百虫1g/L液向土中浇灌用来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和蝼蛄),适当施用复合肥,钙、镁、磷肥;由于播种之后出苗之前一般不对苗床喷水,因此播种前要保证苗床湿度,保证种子发芽有足够的水分。

1.2 种子处理

采用高锰酸钾溶液0.2g/L液,甲基托布津0.6g/L或用多菌灵1.6g/L溶液[1]对种子进行处理。采用温水溶液浸种,一般中小粒种籽浸种24h,水温控制在50~55℃之间,倒入种子后,将水温控制在35~40℃左右,24h后捞出,清洗干净,等待播种。

1.3 苗木播种

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各品种生长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科学安排播种时间,一般大粒种子先播种,时间在一月份后春节前,一般播种15~20kg/40m2(如楠木类、红豆杉、香樟);中、小粒种子后播,一般安排在2~3月份中旬,按9~10kg/40m2(中粒种子,如木荷、香椿、松杉类等)和15~20kg/40m2(大粒种子,如壳斗科青冈、樟科香樟、楠木类、南方红豆杉等)的用量均匀撒播于苗床之上,再根据种子大小严格控制覆盖土层厚度,以覆土盖住种子为宜。种子盖土后,立即搭好棚架,盖好薄膜,并在苗床四周撒上鼠药,防止鼠害。

1.4 苗床管理

种子覆土后,床内一般不喷水,但要经常巡查有无干燥现象,有无鼠害;在种子没有出土之前,棚内温度可控制在35~40℃左右;种子已有零星出土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防止烧苗;种子大部已出土时,白天要做好通风工作。种子出土后,每隔一周喷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止赤霉病,用恶霉灵防止猝倒病、立枯病,待幼苗几乎全部出土时,白天要揭膜,接受太阳光照射,使幼苗健壮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炼苗,可进行移栽工作。

2 苗木移栽阶段

当幼苗长到3~4cm,真叶叶片3~4片时,可进行苗木移栽工作。

2.1 容器基质配比

配比好的容器基质,是容器育苗的基础,采用东北泥炭为主要材料,再用珍珠岩调节通透性。基质比例为3∶1,如东北泥炭12包∶珍珠岩4包。再加1.5~4kg进口缓释肥,用人工均匀拌料,再用搅拌机过滤搅拌。

2.2 移栽要点

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等有利时机(但要避开冷空气影响期间),抓紧做好小苗移栽工作。移栽时注意以下三点工作:进行移植前先要在苗床喷些水,使床土松软;移栽时要将苗根放直,不能窝根;栽种时要确保根系与泥土充分接触,容器内不能形成中空部位。

移栽好后,将容器苗移植到苗圃地,并拉上遮阴网遮盖,减少阳光直射。移栽后一个星期内,必须保持幼苗环境有一定的湿度,当连续阴雨天气后,出现晴天,要及时收起遮阴网,让阳光照射几个小时,有助于苗木生长。

当苗木长到15~18cm左右,要进行苗木分级,苗木按等级分级:生长高度16~18cm,150株/m2,生长高度12~15cm,180~200株/m2。分级后20d,要给苗木适当叶面施肥,主要用喷雾器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每4~6d施喷一次。6月中下旬到8月下旬期间,要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段时期天气炎热,病虫害发生逐渐严重,喷施托布津、多菌灵防治防治根腐病、赤霉病等病害,喷施安打、吡虫啉、好年冬、毒死碑等防治青虫、蚜虫、白粉虱、夜蛾幼虫及蝗虫等虫害。

3 苗木炼苗阶段

每年9月底~10月初,要进行炼苗,即将所有苗木拉开遮荫网,施复合肥为主,促使苗使苗木木质化生长,保障好出圃苗木的质量。

4 肥料、播种比较试验

2012年以木荷为例(表2),对不同的肥料用量、播种时间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当肥料达到一定量时,容器苗木生长量与肥料的多少关系不大,高生长和粗生长差异并不显著;但与种植时间的早晚关系密切,早播种早移栽的苗木高度和地径明显优于晚播晚移的,因此,在气候允许情况下,育苗各项工作要尽量提前。

参考文献:

[1] 李志贤.黑木相思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04~205.

[2] 隋元杰,宋卫东,杨 辉,等.加强保护与培育珍贵树种资源的建议[J].

上一篇:遂昌县石仓毛竹笋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工作的关键... 下一篇:吉林地区林下人参种植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