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

时间:2022-08-06 01:35:42

浅谈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

摘要:综述了中国所面对的温室气体减排形势,指出建筑节能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建筑节能也需要向低碳建筑发展。低碳建筑需要实质性节能。本文拟就实现实质性节能提出几项技术措施。

关键词: 建筑 节能 低碳 二氧化碳减排 低碳经济

一、引言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就更是能耗大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措施建议

1、发泡水泥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建筑保温材料,与中空玻璃一样能够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降低能耗,符合国家节能政策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另外,纤维石膏板是一种暖性材料,热收缩值小,保温隔热性能优越,且具有呼吸功能,能够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3、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隔绝噪音,降低能耗。

4、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5、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

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三、发展建筑节能与低碳建材

低碳建材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追求绿色GDP的建材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低碳建材产业对我国建材行业来说,确实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当然也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发展低碳建材显而易见的几个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就是要快速提升先进生产力的比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已被国家列为产能过剩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产业,更要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重复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建材工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建材业窑炉消纳固体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优势。这些年来,我们建材行业一直在为此而努力,从2000年至2009年,我国水泥吨能耗已降低了40%以上,但我们还有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我们要抓住发展低碳建材产业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子,用事实改变人们对建材行业的误解。二是有利于推进新型建材发展。低碳经济以能源的变革为中心,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其中与建筑材料紧密相关的有建筑节能和节能材料等。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建材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制定出台多项调控政策,激励建材行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积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效控制资源能源消耗,有效控制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推进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

四、结语

建筑实质性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态必然是紧凑型的、有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以减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在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形势下,低碳建筑应更多地采用回收的废旧建筑材料,更多地发展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减少废弃物和固体垃圾。在建筑能源利用上,要实现“高效、低碳、集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能源,另一方面将节能作为一种无碳替代资源。同时,要重视能源规划和低碳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潘家华.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

[3]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J].暖通空调,2009,39(8).

[4]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EB/OL].www.gx-info.省略.

上一篇:谈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下一篇:建筑医生――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