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6 01:32:25

肺结核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2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痨、保肝治疗,并与1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较单纯肺结核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肺结核;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26-02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同时我国还是一个乙肝大国(相关统计数据湿示,目前我国乙肝患者人数已达3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愈1.2亿),而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而且病情加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如何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的问题就成为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我们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1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相关观察,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112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简称“实验组”)以及1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简称“对照组”)均来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传染科治疗的患者。实验组男,70例,女42例,年龄19~84岁,平均42岁,其中初治69例,复治43例.11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6l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1例,结核性胸膜炎20例。复合的乙肝患者中,急性乙肝3例,慢性乙肝携带者40例,慢性乙肝轻度32例,中度15例,重度2例,肝硬化肝功能代偿17例,失代偿3例。肺结核先于乙肝27例(占24%),乙肝先于肺结核85例(占76%)。

对照组100例肺结核患者中排出乙肝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18~86岁,平均43岁,其中初治68例,复治32例。100例肺结核患者中,其中继发性肺结核66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0例,结核性胸膜炎14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有关肺结核诊断标准以及《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

1.3 治疗方法:

抗结核治疗使用个体化方案;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听力。肺结核和乙肝的治疗在肺结核治疗的同时,以保肝为主的原则,着重结核的治疗。两组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初两个月每l~2周查肝肾功能一次,肝损害严重者每周查2~3次查肝肾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分析,例数的比较使用X2检验,计量单位的比较使用t检验,P

2 结果

在112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中经使用常用抗结核药治疗后,初治两个月中出现肝损害或原有肝损害加重38例,约占33.9%。经随访半年,112例患者中108例顺利完成了抗结核治疗,病变吸收良好,痰涂片转阴性;4例患者因肝损害严重最终未能完成抗结核治疗。在10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中,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初治两个月出现肝损害或原有肝损害加重15例,占15%,经随访半年,有98例完成抗结核治疗,病变吸收良好,痰涂片转阴,见表1。

3 讨论

当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2~8周时,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肝功能检查,大多可发现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由于肝功能受损,常使结核病治疗

陷人“两难”境地:若继续治疗,不仅疗效低,而且易继续加重肝损害;若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转向保肝治疗,则结核病又容易恶化。活动性肺结核合并乙肝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在开始2~3个月的强化治疗阶段,抗结核药物容易引起肝脏损害。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差,同时与肝脏病理损害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3-6]。如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更加重肝功能损害,而活动性肝炎合并肺结核使用常规方案治疗更易引起严重肝损害。因此,我们根据患者肝损害情况选用个性化方案,肝功损害严重者暂缓抗结核治疗,并根据情况给予积极护肝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本组资料可看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治疗中肝功能受损与肝脏原有的病理改变有关,药物只是在原有肝损害基础上加重肝损害。因此,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的患者,抗结核治疗使用个性化方案,特别是病毒有复制或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选用对肝无明显损害的抗痨药物,加强保肝治疗及监测肝功能,预后大部分是好的。

肺结核化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结核病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和患病率。对于每个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和生物治愈的目标,合理化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3-6]。临床上有结核毒性症状、痰菌阳性、X线病灶具有炎症成分,或是病灶正在进展或好转阶段,均属活动性肺结核,是化疗的适应证。对硬结已久的病灶则不需化疗。对于部分硬结、痰菌阴性者,可临床观察一段时间,若痰菌仍阴性,X线见病灶无活动表现、无明显结核毒性症状者亦不必化疗。药物与结核菌血液中(包括巨噬细胞内)药物浓度在常规剂量下,达到试管内最低抑制菌浓度(MIC)的lO倍以下时才能起杀菌作用,否则仅起抑菌作用。

综上所述,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较单纯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高,加强保肝治疗及监测肝功能,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另外,结果提示,乙肝先于肺结核占76%,可能在乙肝的治疗中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结核病感染,因此,对乙肝的治疗中要做好结核病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

[3]陈雪莉,刘佩芝.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观察及合理治疗[J].世界中医药,2009.

[4]盖丽娟,邓海云.中药治疗肺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5]叶丹.短程化疗对肺结核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0.

[6]王新梅.浅论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

上一篇:糖皮质激素应用中的问题与处理 下一篇:5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