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水和一瓢水

时间:2022-08-06 01:03:22

人们都说实习是能力的训练,知识的检验。在大学里我们学习了不少的理论知识,实习就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大检验的时候,正是实习有这样的意义,经过教育实习后的我不得不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我们真的学为所用了吗?下面是我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很多人都用一桶水和一瓢水来比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个比喻沿用至今,经久不衰,确实有它的形象性在里面,不容置疑,扎实的语文功底是一个语文老师的法宝,在实习中,也处处体现着这一点。记得实习的时候,由于实习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教改,进入高一了,老师还没真正给他们讲过句子成分“主、谓、宾”的问题。而老师在授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多有涉及。如:

在上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实习的老师在讲台上和从容的说:“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个兼语句,“齐王”既是邹忌“讽”的对象作宾语,又是“纳谏”的主语,即“齐王”在这里充当两个句子成分,所以我们称它为兼语句。”

下面的学生举手,“老师,什么是句子成分?”

“句子的成分一般有主谓宾定状补啊。”

学生不发话了,课堂继续。

“‘忌不自信’是一个宾语前置句。”

此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什么是宾语?”

看来前面问什么是句子成分的学生真的不是“笨”的问题。“以前没有学过句子成分吗?”

“没有!在上次测验的时候,老师也说‘这个句子没有主语是一个病句’,我们都不懂。”

实习老师心想:我大学可是学了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这点水我还是给得起的。于是上了一节句子成分语法课。

从这点来看,扎实的语文功底是我们上课游刃有余的保证,所以高师中文系的学子们在校应把中国的语言学好,多看些中外的名著,多背些诗文都是为自己走上讲台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要发挥在高校易于接受新信息的特点,及时反映中文专业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文教学论等学科的最新动态,给相对闭塞的中小学注入新鲜血液。

老师的这桶水满了,但怎么给也是问题,老师这桶水不应该是桶死水,而更应该是桶活水。

还是上面例子的后续,老师给学生上了一节语法课之后,就有学生问了:

“‘这个班,你把它教好了’,‘这个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这是一个外位语,它突出的特点是,不和句中一般结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但和句中充当结构的某一词语(一般是代词)复指同一对象,外位语有句首和句末两个位置,用‘…’标示。”

“‘这桌子重得很’中的‘得’是属于补语吗?”

“不是,它是辅语法成分,句子除了主谓宾定状补等一般成分,独立语外位语等特殊成分之外,还有一些纯粹起语法作用的词语,如“因为、所以、呢、吗、也罢。’等等,它们一般不能划归为某个句子成分,只是纯粹起语法作用的辅助材料,析句时可以算是辅语法成分,也就是说这里的‘得’既不能划归补语也不能划归为中心语,它是辅语法成分。”

“老师,您用了很多我们都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我前面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往往不是桶里水少,而是什么水给学生和怎么样给学生把握不住的问题。现在不少的师范院校都向综合性大学靠拢,而逐渐淡化了其师范性,不重视师范生的“教法”与“学法”的指导。

师范院校文学类课程与汉语类课程和综合大学中文系同类课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没有突出“师范”的特点,也许很多人看到高师院校多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学论》,但殊不知这些课程与高师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需要相去甚远。

另外,大学的《写作》课程应当强化。实习时,很多人对作文写法,教法,改法方面尤感不足。所以,写作不应只是大一设置,这门课程应该一直开下去,不段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否则,很多人大二便开始丢功了,这样,“作文指导”课怎么能不成为一大难题呢?

高师刚毕业的青年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往往仅限于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而对于真正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专业技能,却知之不多。如: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不少人只能照搬‘教参’,甚至到了没有教参就不能上课的地步,上课时,按教参鹦鹉学舌,不得要领,费时多,效率低,以至造成只有增加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

这些都是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善于进行学法指导,课堂驾驭能力低的表现。所以,除了加强师范生的“三字一话”的训练外,更应该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多增加试讲,教育实习的时间,《语文教学论》应该聘请中小学特级教师参与讲授等等。

语文老师大都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可是目前的高等师范院校很少有开设《班主任学》课程,师范生的班主任知识只是在学公共课《教育学》和《心理学》时有所涉及,缺少系统的学习。

有不少的实习老师晚自习下班都被问到数理化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整个实习组在备课室里进行讨论。但是即使很简单的一道数学题最后也是以表述不清告终。这确实难为了这帮从高二分到文科班后考入大学中文系直至即将毕业的四、五年中,都不在系统地接受现代自然学科知识的教育,理科知识极其贫乏。而相反,现代教育却朝着文理渗透的方向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的扩大,现实欢迎“多面手”的老师,但我们师范生很多仅仅停留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层面上,不能通过一些边缘学科,相关学科以及一些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课程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另外,教学应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际,与现实生活联系,如现实生活中新的词汇不断产生,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关注这些生活中的语言现象,特别要了解学生的现代语言。

一位实习老师提问一名学生,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我的头脑向来都是286。”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头的雾水,课后才了解到:286是头脑不灵活的代称。因为286是第一台电脑芯片的简称,运转速度很慢。

总之,从实习的课堂上我们发现:中文学科的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计算机、外语、哲学、历史、地理乃至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都知之甚少。所以,中文学院,特别是高师院校的中文专业,除了语文文字学科,文艺学科,教育学科之外是否多开设一些边缘的相关学科,让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方面不要存在太多的欠缺。

上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下一篇:浅议新世纪教师职业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