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梓的第一桶金

时间:2022-09-16 06:14:43

1967年年初,香港劳资双方发生纠纷,引发反英抗暴斗争,香港人心惶惶,股市大跌,楼市急挫,人们纷纷逃离香港。曾宪梓决定带着全家去泰国谋求发展。

曾宪梓因为不会讲泰国话,所以就替哥哥管理工厂,在帮助哥哥管理工厂的同时,曾宪梓一面学习经验,一面慢慢地发现了工厂里的许多弊病。为了使哥哥的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曾宪梓提出了许多很合理的建议并进行了一些管理制度方面的改进。他加班加点,废除掉了许多不合规格的领带样板,而重新设计出美观别致的红黑领带样板。他的威信不知不觉地树立了起来。工厂里有的经理见不得曾宪梓一步步地得心应手,开始在哥哥、嫂嫂面前吹风了:“你的弟弟会把你压下去的,小心啊!”哥哥嫂嫂不是那种成就大事的人,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容纳人的大度。于是,兄弟俩之间开始有了矛盾,曾宪梓很明显地感觉到了压力。

一天夜里,在与哥嫂的一次争吵过后,嫂嫂轰走了他们一家。这一夜,曾宪梓没合眼,觉得心里面像压了一座沉重的大山,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辛勤地劳动,而人生的路还是越走越窄。

万般无奈下的曾宪梓变卖了他的所有财产――一只普通手表和一部普通相机,凑足了一点本钱,又找客家乡亲借了一台缝纫机,由此开始了他独立制作领带的生涯。

一台借来的缝纫机和一些用变卖家产而换得的钱买来的有限布料是他的全部资产。在简陋的住房里,曾宪梓开始了一针一线的缝制领带的工作。贤惠的妻子和善良的母亲用她们仅有的力量帮助他干这干那。第一批领带顺利做好了。但由于做工不熟练、布料廉价、花样陈旧、式样守旧等种种限制,曾宪梓的领带只能在街头寻找市场,一条一条地零售推销。当曾宪梓在唐人街上向那些经营领带的同乡推销他自己的领带时,所到之处的客家乡亲却因为不愿意得罪他的哥哥而不要他的领带。现实似乎正在将他逼入绝路。

越穷越挣不到钱,似乎是一条必然的规律。而正当曾宪梓一家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愁眉不展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他的叔父正在寻找他们一家的下落。在叔父看望过他们一家后的几天,叔父交给曾宪梓一匹布,并让他在限定时间内做成一批领带,要求做工质量保证,做完后他付工钱。这是用自己的劳动赚钱的机会,里面不存在施舍,也不存在伤害自尊,曾宪梓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他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了一个星期,终于将60条领带整整齐齐放在了叔父的面前。叔父很满意他的做工和速度,再加上想帮助他的心情,就一下子付给了他相当于一万块港币的工钱。而曾宪梓只留下了900块,在他的原则里,工钱与付出的劳动应该是等价的。曾宪梓终于通过自己的双手挣得了一笔在他们来说已是很大一笔数目的工钱了。那一天,他们一家一起出去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那丰盛比起如今的美味佳肴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然而那种香甜的感觉却是再也无法找到的。

1968年年初,曾宪梓又返回了香港。安置好家人,选择自己创业,而且从制作领带入手。因为领带行业是小本钱、设备简单的行业,对于当时的曾宪梓是很适合的。没有余钱再去雇小工,所以一切的制作过程都得由母亲、妻子和曾宪梓自己三个人一点一点地完成。曾宪梓一方面用自己从泰国带回来的泰国丝制作泰国丝领带;另一方面,由于泰国丝的原料在泰国,他就自己充当设计师,画好图样,配好颜色,然后寄给在泰国的叔父,请叔父帮忙让泰国的丝织厂去织,织好后再由叔父寄回来。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曾宪梓汗流浃背地走进了一家洋服店。当时,这家洋服店的老板正在接待一位客人,并且在做这位客人的生意。而那时十分疲倦以至于显得有点反应迟钝的曾宪梓根本没有注意观察此时店里的情形。所以,当曾宪梓正准备将所拎着的领带拿出来供老板挑选的时候,老板突然像见到瘟神一样,马上毫不客气地冲着他大声吼叫着:“干什么!你进来干什么?出去!出去!走!快走!”

就这样,曾宪梓被狼狈地赶了出来,一种极大的侮辱袭遍了他的全身,以至于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之后,身边似乎还响着洋服店老板那极凶恶、极嫌弃的声音……

曾宪梓终于忍不住流下了滚烫的眼泪。这一天余下的时光,曾宪梓是在苦苦地思索中度过的:“为什么他会这样毫不客气地赶我呢?连一个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天,还是同一个时间,曾宪梓又走进了同一家洋服店。不过,这一次,他是有备而来。他没有像平时那样拎着沉甸甸的领带盒,而且还特意修饰打扮了一番,穿得整整齐齐。

曾宪梓走进店内,诚恳地对老板说:“老板,不好意思,昨天十分对不起,惹您生气了。 我今天是特意来向您赔礼道歉的。”听到这些话时,老板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还有些怀疑自己是否是在梦中。

在进店之前,曾宪梓已经在隔壁茶餐厅叫好了外卖咖啡,这时正好有人送进来,曾宪梓忙接过咖啡递给依然目瞪口呆的洋服店老板,并继续说:“老板,这是我专门为您叫的咖啡,虽然不值钱,但是却说明我是真心实意地向您道歉,现在请您喝咖啡,也请您多多原谅我昨天的莽撞。”

洋服店的老板没有想到,在被他驱赶、被他辱骂的不计其数的人当中,居然有人能够做到再次上门向他道歉,并诚心诚意地请他喝咖啡这样大度的地步。洋服店老板立刻就断定眼前这个人将来的成就一定非同小可。而这时,曾宪梓又非常认真地对他说道:“老板,我是刚刚才开始学做生意,对于生意场的人情世故,特别是许多规矩我都不懂,所以昨天那么鲁莽地走进来,打扰老板,影响老板做生意,这是我的过错,请老板不要放在心上,同时更希望得到您的指教。”

洋服店的老板想起昨天自己的态度,又听了这一席话,觉得很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也有很多的感慨,但他只是对曾宪梓说:“你这个人很特别,很特别。”洋服店老板与曾宪梓之间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终于有一天,洋服店的老板主动要求与曾宪梓订货,要求曾宪梓把自制的领带交给他,由他的洋服店代为销售。而这时,曾宪梓的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的产品终于可以摆在柜台里了,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洋服店的柜台。

曾宪梓回忆这段时光时,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做买卖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做人,只要你诚实谦虚地对待人,别人就不会讨厌你。你不要为了钱去欺骗人,要真心地对待每一个可能成为你的客户的人,坚持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肯定会取得好成绩。”

一直以来,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外国名牌领带,充斥着香港市场。拥有几百家服装厂的香港,竟没有一家比较正规的设备像样的领带工厂。而此时仍是小本生意的曾宪梓恰恰就隐隐约约约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外国人可以在香港拥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为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地方、自己的百货公司、自己的消费市场上,却不能拥有自己的牌子、自己生产的领带呢?”“如果没有人做,那么我来做。”胆识过人的曾宪梓不由得暗下决心,要一开港产名牌领带的先河。

这时,曾宪梓已经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攒够了偿还叔父赞助他创业的三万元港币的数目。虽然这钱叔父已讲明了是送给他的,但他还是决定要还回去。于是,邀请了好友杨荫盛,他们俩一起去了泰国。

这一天,曾宪梓将自己想在香港开拓领带市场的愿望讲给了叔父听,叔父一听,马上拍着大腿表示大力支持。.从泰国一回到香港,曾宪梓立刻投入到了他新一层次的事业中去了。他首先分析了香港本地领带生产的劣势。当时,香港其他的家庭手工业领带生产厂家都仅仅只是安于现状,只知道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价钱将领带做好卖出去,每天能做多少就卖多少,卖完了,再补货。而且,他们在领带的档次上、质地上走的始终是劣质低档的路线。而曾宪梓却认为,这种对自己降低要求,不树立更高的目标的行为,只能导致自己的落后和失败。而且,这样的领带只能满足底层阶级的需求,根本无法打入上层社会,更不可能和外国品牌一较高低。所以,在事业刚刚起步之时,曾宪梓就为自己的产品选定了平常之人所不敢想象的,走“高质、高档、高价”的路线。这个决策需要超前的眼光和很大的勇气,而这两点正是曾宪梓所具备的。

有了标准和路线,曾宪梓就需要寻求一个最佳的突破口来开始他的计划。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曾宪梓发现不顾高价、崇尚洋货的香港人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只能在廉价市场中生存的港货与外国货之间无论是在质地上还是样式上都确实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所以,他采取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去大百货公司挑选了四条最流行的、最高档的欧洲名牌领带,准备带回家,作为样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进行研究。

这一行动可以说是一次不算小的冒险,因为这四款极美丽的领带的价值相当于他们全家一个月的口粮。买回领带后,曾宪梓便将自己小工厂里的一切活都交给了妻子去打理,而他则一头闷在了房间里去对那四条领带进行全面的解剖。分析完这些领带,曾宪梓自己也十分地感叹于这些领带的精美,并且对它们能长期占有市场觉得心服口服。然而,他目标不是赞叹,而是超越。所以,他紧接着的工作便是让这些领带恢复原状。

曾宪梓拆开这些领带只用了短短的数小时,而将它们重新缝合并最终达到质量过关的过程,却整整花了他一个礼拜的时间。在一个星期里,他像着了迷或者着了魔更为恰当一点,整天闷在领带里,缝了拆,拆了缝,缝了又拆,拆了又缝……反反复复,像没有穷尽似的。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终于摸索出了剪裁和缝制这种新款外国名牌领带的技巧。

他重新裁剪和缝制好了的领带用简单却也是最标准的方法进行了检验――当曾宪梓将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缝制好了的领带一条一条检验完毕,并证明条条质量过关后,他疲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紧张了好几天的他也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掌握了制作技巧之后,曾宪梓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全套买入外国进口的领带原料,着手进行生产优质领带,走他自己制定的高档路线。

于是,曾宪梓利用每天外出推销领带的同时,走访一些外国进口领带原料的洋行,希望寻求进口领带原料的来源。不过,那些洋行里的经纪似乎没见过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而且根本不愿相信这对于曾宪梓来说是一件很认真的事,认为这是“痴心妄想”而不愿意给曾宪梓办理这样的业务。但终究还是耐不住曾宪梓的坚持,他们终于留下了曾宪梓的地址、电话,并且答应等下一次德国厂商来定货的时候,通知他一声。

时隔不久,德国厂商果然带着时下流行的花色、质地高档的面料来香港寻找订户。洋行经纪连忙通知香港其他大的厂家来看样品、定货,等这一切忙完之后,在德国厂家马上就要离开的时候,才给曾宪梓打了一个电话。曾宪梓没有一点的耽误,也丝毫不计较洋行经纪的无理拖延,他很快赶到了看货地点,幸运的是,碰巧还有几种不同的花色,曾宪梓选中了其中的四种腰果形、虫仔点花色的原料,并且马上定了货。有了面料,曾宪梓就可以开始集中精力地进行生产了。

曾宪梓以最快的速度从德国厂商手里买回来的四种不同花色的领带原料终于在案头上铺开了,他按照外国领带的尺寸要求,用他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时间才摸索出来的外国名牌领带的剪裁方法,开始了格外精心地真真正正地一丝不苟地模仿式制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天。

当面色憔悴不堪,然而那双眼睛仍极为有神的曾宪梓捧着他辛辛苦苦做好的四打领带兴高采烈地从房间里冲出来时,妻子看着他很心疼地说:“你太累了。”

而曾宪梓此时全部的兴奋点却都已集中在他那些以假乱真的领带上。他没有理会妻子的关切,只是很着急地让大家看那些领带。

他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做出来的那些领带的确与商店里卖的高档名牌领带没有丝毫的区别。兴冲冲的曾宪梓顾不得休息,又拿了八条领带,其中四条是商店里买的,四条是他自己做的,去了瑞兴百货公司的业务部何经理那儿,他要从真正的行家手里来进一步巩固他的自信心。

何经理看着这八条质地好、做工精的高档领带,怎么也不敢相信其中居然有曾宪梓的杰作。何经理是专门为公司挑选和采购男装系列货品的,他经常从发达的欧美国家订购领带,所以,何经理可以说是一个辩别真伪的专家。但是他在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比较了大半天后,仍是无法分辨出来。

何经理很诧异,同时也很感兴趣,而站在一旁的曾宪梓此时却兴奋异常。他马上趁热打铁对何经理说:“既然我的领带在本身的价值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您能不能现在就开始销售我的领带呢?”

何经理很为曾宪梓的勤奋、创造和勇气所感动;也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处于关键时期的曾宪梓助上一臂之力。然而,他毕竟不是老板。何经理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曾宪梓是十分理解的,所以,仔细考虑了一会之后,他对何经理这样说道:“何经理,您看这样好不好,我也不想使您为难。为了不影响您的生意,您不如就先要四打领带吧,这四打领带是以寄卖的形式拿给您,在进货的时候我不收钱,您只要帮我在货架上摆出来,卖完之后您再给我钱。

这样,您就不会担任何的风险。而且,趁此也可以看出我的领带是否有市场,如果销售情况好的话,您再征求老板意见跟我订货,也行。

只是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我的领带一送到,请您一定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些领带摆出来,千万不要放在仓库里面。”何经理见曾宪梓说得这样中肯,而且提出的条件让他没有再拒绝的理由,就答应了曾宪梓的要求。

不到一个星期,何经理便打来了电话:“老曾,赶快再给我送四打领带来,你原来拿来的四打领带,可以来收钱了。”

这时候,曾宪梓的领带上所用的商标是沿用德国领带原料厂家随件发送过来的统一商标“金必利”“多必利”。这是德国的一种优质布料的名称,没有专利,只要用这种布料的人都可以用这个名称。

曾宪梓必须设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且要使这个品牌成为名牌。曾宪梓决定一定要给他的领带起一个好名字。只要他一有时间,甚至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拿一支笔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为他的商标和牌子寻找最好的设计。英文字一般都是用钢笔写的,就是用惯了毛笔的中国人,也很少用毛笔书写英文。而有一天当曾宪梓试着用毛笔写出“GOLDLION”的字样时,他突然感觉到了毛笔字的独特,这种设计很引人注目,而且能给人留下精灵古怪但很亲切的感觉。英文名字设计好了,接下来就该着手进行商标图案的设计了。有一天,曾宪梓看到一枚硬币时,他的灵感来了。他用港币五毫子(五角钱)匾了一个外圆,又用港币一毫子(一角钱)画了一个内圆,然后用毛笔填充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形成一个如“G”字的形状,再将儿子学几何用的小三角尺在圆中画出“L”的形状。于是,一个漂亮的商标图形就此诞生了。这下,英文名字、商标图案都有了,就剩下最重要的中文名字的确定了。

一天,曾宪梓的一位好友邀他一起去澳门玩。在去澳门的船上,大家闲聊了一会儿,便开始打麻将,不喜欢这项娱乐的曾宪梓就在一旁给他们作服务工作。没过一会儿他又开始考虑他的领带的中文名字了。他一边想一边在纸上画了起来。他的入神一下子把另外几位玩兴正浓的朋友也吸引了过来。这时,一位朋友一边发音一边说“金利连”。曾宪梓一听,茅塞顿开,马上兴奋地接口道:“有了,有了,就叫‘金利来’,你们看这个名字好不好?”

于是,后来成为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国际名牌“金利来”,就这样产生了。他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兴高采烈地拿着他的“金利来”和“GOLDLION”去注册。就这样,曾宪梓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这种教室设计得不好,不合格。”上课的时候,坐在后面的曾宪梓根本看不见黑板上的字,他不禁埋怨起来。东山中学虽然是梅县最好的中学,但是教室里的一整面墙紧贴着山坡的壁面,每逢阴雨天,阻暗潮湿的教室更是黑蒙蒙的一片。“这个教室可是爱国华侨捐建的,你居然嫌它不好,有本事你也捐一个。”曾宪梓这句话被周围的同学听见了,大家就反驳说。委屈的曾宪梓不服气,就说:“等我挣了钱,我一定回来捐一座教室,而且一定比这个大,比这个高级。”对于曾宪梓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学生,竟然夸下如此的海口,同学们自然会嘲笑他吹牛和不自量力,而曾宪梓却始终固执着自己的愿望。

上一篇:让算理在计算教学中清晰起来 下一篇: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