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 第10期

时间:2022-07-16 07:14:46

FQ(Finacial Quotient),即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与智商、情商一样,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

理财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外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然而,我们的家长大多还没有这个意识,更多地仍是在计划着给宝宝积攒多少财富。事实上,从小开发宝宝的理财能力,就是为他一生做的最好打算。因为,有理财观念的人,会把握“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获得事业的成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体面,还不会因为金钱而迷失人生方向。

“十一”黄金周,带孩子外出或者进行长短途旅游,消费相对比较集中,又能开阔眼界,这正是培养宝宝FQ的大好时机。智慧的爸妈请带着孩子,在开心的旅途中一起挖掘宝宝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桶金――理财能力!

FQ教育父母先行

大多数中国家长都很容易忽略对孩子的理财能力以及金钱观的教育,有的甚至持反对态度,还有很多爸妈心存疑虑:对那么小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可行吗?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小宝宝对金钱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因此,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中,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孩子认识金钱,正确看待金钱,以及聪明地理财是父母的重大职责。

可以说,孩子最初的消费行为及消费习惯就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父母需要先端正自己的理财意识,为孩子做好表率。所以,在对孩子进行FQ教育之前,爸妈需要先明确如下这些观念。

父母观念误区

当今爸妈在孩子的物质消费上存在如下一些误区:

绝大多数爸妈都不愿意“苦了孩子”,宁愿自己节俭,也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甚至有些爸妈还将“要什么说出来,爸妈给你买”等话语挂在嘴边;

有的爸妈觉得别人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没有,就有内疚感或者觉得没面子,于是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予补偿。为了缩小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妈妈们想方设法给孩子买所有的东西。孩子成了一棵活圣诞树,身上挂满最流行的装饰物,可以随时展示给大家看;

除了那些想以孩子来显示自己财富的父母外,大多数父母如此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源于家中只有一个宝宝的缘故,觉得喜欢他就该给他穿、用最好的。有的父母觉得,孩子想要个玩具,那能有多少钱?

这些观念都刺激了孩子的物质需求,然而,无穷尽地索取的孩子,任何愿望都立刻得到满足的孩子,长大了难以胜任大事,也难以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产生幸福感。

宝宝需要FQ

财商(FQ)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对财商教育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裸地追求金钱。很多人虽然拥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因此,大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一种理财的观念。

财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获得自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进行,抓得愈早,效果愈佳,否则将会非常被动。

理财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将这些晦涩难懂的概念灌输给宝宝,听上去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实,任何概念都有它具体的表现方式,理财也一样。而这种表现方式的具体化,就是我们所说的FQ教育。

父母言行表率

有些父母在超市制止孩子的购物需求,可自己却看到喜欢的就买,不按计划行事。或者一方面要求孩子节俭,自己却浪费成性。要想让宝宝树立良好的理财意识,父母必须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财商的父母(会理财、有计划用钱、有节制),并以身作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小就教育宝贝钱是来之不易的,从生活细节、从节约水电等实事开始,让孩子明白每浪费一滴水,就是在浪费妈妈辛苦工作挣来的钱。

家长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浪费,外出就餐时不要多点菜,因为点很多菜吃不掉,就是一种浪费。这些细节教育,使宝宝明白钱在经济社会的重要性,节约、不浪费也是一种美德。

日常做好理财计划,比如,每次购物前,事先写一张小字条,让孩子扮演侦探,去侦查一下家里的某种食品还剩多少,一些日常用品,如卫生纸、洗衣粉是否用完,然后将这些非买不可的物品统统写在购物小字条上。叫上孩子,按照购物纸上所写的东西一起去买。如果孩子没有买其他东西,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奖赏孩子一支冰淇淋或其他小玩具。回到家,与孩子一起把购买的物品一笔笔都记在支出明细账上。这样,他们也知道了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价格。一个知道一千克面包多少钱的孩子,比起那些对居家过日子一无所知的孩子来,更能较好地支配他的零花钱。

FQ教育日常必做功课

旅途是FQ教育的大好时机,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完全留给短短的几日旅程。要想我们的旅游FQ教育收获最大的成效,在出发前的日子里,爸妈就要做好必要的功课。

0~3岁FQ功课

在FQ教育上,千万不要错过O~3岁早期开发的机会。

功课1:激发热望

选择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玩具,跟宝宝一起玩。任由宝宝拿取、抓握玩具,鼓励他充分挖掘玩具的可爱用途。让宝宝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并在了解用途中发现玩具的价值(有趣、愉悦情绪等)。

准备各种小块食品,如水果、糕点等,颜色要清新可人,让宝宝品尝微甜、微咸等各种口味,不要一次尝试过多,给宝宝留下回味。让宝宝产生食欲,并在品尝过程中,了解食品解饥、愉悦情绪等功能。

功课2:理性分类

分类是理财的一个重要因素。用积木可以做多种分类。

颜色分类:拿出一块红色积木,让宝宝挑出同色积木。然后可以改为找出绿色、黄色等色彩的积木。让宝宝注意色彩,而忽略形状、大小等因素。

形状分类:拿出一块圆形积木,让宝宝挑出同形积木。然后可以改为找出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的积木。

大小分类:拿出一块大积木,让宝宝挑出同体积积木。然后可以改为找出中、小体积的积木。

两重分类:拿出一块红色圆形积木,让宝宝挑出同色、同形积木。然后可以改为找出红色三角形、红色长方形、绿色圆形、绿色三角形等色形的积木。

三重分类:拿出一块红色圆形大积木,让宝宝挑出同色、同形、同体积积木。然后可以改为找出红色圆形小积木、红色三角形大积木、红色三角形小积木等色形体积木。

功课3:物物交换

挑几件有趣的玩具,一一递给宝宝。当他手里已经握有玩具后,拿出更新奇的玩具,要求他将手里的玩具跟你的玩具进行交换。这个游戏在婴儿期就可以开始,让宝宝产生“取舍”观念,建立物物交换意识。

3岁后FQ功课

功课1:认识货币

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学着认识纸币和硬币。从认识元、角开始。认识钱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得出钱币的面值,还应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箱投币,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调的贵。也可以让孩子去买冰棍,知道不同品牌的冰棍,价格是不一样的。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知道5元钱可以玩哪几项游乐活动等。

待孩子熟悉元、角之后,还可以接着教他认识10元、20元、50元,或者认识100元,让孩子了解我国的货币,建立币值概念。

功课2:金钱的获得

给宝宝讲讲你的工作,告诉他钱是爸爸妈妈通过劳动换来的,爸爸妈妈不上班,工作完不成,就没有钱收入了。我们没钱,就不能买吃的,不能买玩具了。

有机会的话,让孩子看看成人是怎么劳动,怎么制造出产品,讲讲怎么出售产品,将产品变成钱,再跟孩子讲讲,这些钱又怎么分配给所有参加劳动的人。父母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不容易的,很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还要靠大家齐心合作。让宝宝了解劳动与金钱的关系,知道上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

功课3:购物游戏

跟宝宝一起做购物游戏。用玩具、卡片、水果等当“货物”,一一标出“价格”。用废磁卡当“信用卡”,塑料圆片、纸片等当“现金”。无论“价格”还是“现金”,数字尽量简单,而且以“现金”和“价格”吻合为好,方便宝宝接受。比如,苹果标价2元一个,“现金”中就有2元的硬币或纸币。

先由爸妈当售货员,宝宝当顾客。让宝宝自由挑选“货物”,爸妈唱出“价钱”,收取“现金”,或模拟划磁卡“收费”。然后让宝宝当售货员。“买卖”中强调用“货币”换取“物品”,让宝宝进一步了解货币的作用。

功课4:有偿打工

让宝宝学做小家务,比如,擦小桌子、小椅子,跟你一块儿准备饭菜等等。做完了,给予真诚的夸奖,或者奖励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也不妨给一个小额纸币。让宝宝建立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的精神快乐。

上一篇:旅途中提升宝宝FQ全攻略 下一篇:园长之约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