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全像技术的光群镭射

时间:2022-08-05 11:09:12

引领全像技术的光群镭射

力拼大陆市场,经销商打前锋,又一家台湾一流厂商诞生!

走入光群镭射公司的展厅,犹如进入一个炫目的奇幻天地。

首先迎来的是几面镜子,随着人的走近,镜子中呈现出立体3D图案:猫、蛇、人的脸孔等。展示柜中有凯蒂猫、芭比娃娃、黑人牙膏、香烟盒、甚至还有欧元纸钞。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并排着,反射出不同的闪亮光彩。不要小看眼前的玩具与日用品,它们背后有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共同连接:镭射全像(hologram)技术。

全像,是指以平面材料记录3D影像信息,透过适当光源,就可以看到立体全像。因为仿造不易,可用于防伪商标、有价证券。也因为外观美丽,现在也普遍用在包装物和饰品上。

光群镭射掌握全新的利基技术,走上世界舞台。根据全像产业协会专刊《Holography News》去年的报导,KLaser(光群)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全像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也是全世界7家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目前,光群镭射也是全球最大专业厂,每月生产的镭射全像包装材料达1800万米,拉起来近半个地球的圆周长。

参加文具展 刺激市场需求

1988年,当时在美国从事光学研究的郭维武,看到全像技术未来的商机,又适逢科学园区赴美招商,于是力邀同在美国任工程师的弟弟郭维斌,两人举家返台创业。

看好包装与防伪市场的结合,兄弟俩的梦想就是激活一场包装材料的革命。他们和朋友共四人向竹科承租了厂房,从美国买回一台还不太能够量产的机器,就这样开始了半实验性质的草创阶段。

着手建立一个新产业,起步的路途布满了荆棘。“没人听得懂我们在讲什么,不论中、英文”,光群首席执行官郭维斌回忆当初的困难。全像在全球的发展也才刚走出实验室。回到台湾,第一步关卡就是要解释名词。郭形容,就像20年前说到“计算机“一样,实在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由于一开始产品定价高,没有包装加工厂愿意采用。他们只好换一个方向,请这些工厂先做出一些终端产品,如镭射贴纸、图画、钥匙圈等,然后去参加文具礼品展,吸引海外买主的目光。等到渐渐地有买主感兴趣,岛内的包装厂才开始回头找光群购买前端的镭射全像材料。

难以仿冒 黑道不爽

从少量市场开始,光群在技术与行销通路两个层面,不断地扩充实力。因为是全新领域,光群的研发就分为四大部分。从最先进的光学新技术、全像商标技术(研究怎么不容易被仿冒),到产品应用(开发新技术让产品可以应用到布、纸、铝箔等不同材质上),甚至连设备都自己开发。

“靠研发,才会不断有新的竞争力”,郭维斌指出。十几年来,竞争者逐渐增加,但完整的研发链让光群一直保持领先。以攸关应用范围的产品宽度来说,从最初只能生产15公分宽,一步步突破到30、60、100公分直到目前的160公分。后来,连原本卖设备给光群的美国厂商,都反过来跟光群买设备。

全像技术的独特性,还曾招惹黑道上门。因为一般印刷厂没法印出某家知名软件大厂的镭射全像卷标,大胆的盗版商就找上光群,用“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仿制。临走前还对郭维斌撂下狠话,“你出门小心点!”幸好没有后续行动。

技术与行销,两兄弟各有专长。哥哥郭维武拥有美国电机博士学位,在全像方面的研究专长,让光群一路都掌握自己的技术,不需买专利、支付权利金。笑称自己比较爱玩、学生时期总是吊车尾的弟弟郭维斌,则负责行销业务,为光群开疆辟土。

看准包装、防伪,就需要人多、且观念还未更新的地方作为市场,创业3年来,他们以大陆作为推广重点,随后设厂并成立分公司,以大陆为基地,同时拓展其它海外据点。目前在全球,光群共有13间分公司、7个生产厂、6间办公室。2001年,光群跃升为全像材料的第一大厂。拥有30%以上的高毛利、高营收成长,光群今年还要挑战50%的营收成长,其中大陆市场占了光群总营收的一半以上。去年的营收超过10亿新台币,有的烟厂更是每年交易上亿元的大客户。

进军大陆经销商打头阵

成功占据大陆市场的背后,光群也曾缴过3000万元的学费。“大陆内销真的不好做!”郭维斌感慨万千。相较许多企业在大陆只做外销,内销市场确实处处是地雷,像收款容易被倒账、关税与发票严格等问题。

先由经销商打市场、再与经销商合资开设分公司,随后设厂、就近供应原料,是他体会出的策略心法。郭指出,镭射纸材料重,在当地生产才能做到交期最快、成本最低。

站稳了内陆市场,下一步,光群已把目标定位在了“金砖四国”的另一块:印度。在2003年到印度设立子公司,光群要把中国的经验,一步步地复制到印度及亚洲其他地方。

“做pioneer(先锋)虽然很辛苦,但有先进入的利基”。回首来时路,当初没做追逐电子业的跟随者,郭维斌不无自豪地说,“能有机会去创造一个产业,这绝对是一大成就感。”

上一篇:Numenta:挑战思维的极限 下一篇:杜比揭秘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