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时间:2022-08-05 09:33:37

从“课程”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概念实现了重建。“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所有内容和活动过程。”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合理有效的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教师怎样才能促进专业化成长?就课程概念来看:

一、要深度解析《课程标准》

解析《课程标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对学生施加必要的影响,而“《课程标准》是教师施加影响的依据”。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师才能明确所任教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才能根据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予以科学合理的培养。

二、深入研究教材

深入研究教材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基础。“教材是对学生施加影响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自身的素质和生活经验是发挥影响的基础,现实生活、时代要求、学生、教师、家长都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必须深入地对教材进行研究,研究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教学内容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生活事例和生活经验,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

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要设计好活动课程,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精神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素养。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弥补课堂教学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活动必须具有教育性、人文性和科学性,活动类型必须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专业的学科知识外,还要研究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尖端科技的发展趋势、先进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规律等等,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开展好活动课程。

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第二课堂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补充课堂教学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有,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岁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把握第一课堂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知识、新理论,这样,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确保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图书、游戏、运动和朋友等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施加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上述资源,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只有当教师把教书不仅仅当作一种职业,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主体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只有当教师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唤醒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成为“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因此要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真正变为教师完善自身素质的自觉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不断地学习、自觉反思。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特定时期内的体育游戏模块教学 下一篇:“三招”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