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8-05 08:53:14

职业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任务,应深入思考如何大力提升办学内涵。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目前重点体现在“四个转向”,即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定位趋同转向特色发展,相对封闭转向开放合作,行政管理转向教授治学,单一评估转向多元评价。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建议还应在转变政府职能、激发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以及提升院校内涵发展主动性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职业院校;内涵发展

党的十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任务,应深入思考如何大力提升办学内涵,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职业教育立交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现状

(一)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学校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首要标准,把出名师、育英才作为办学的第一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办学的第一目标,把学力、能力、素质与技能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体系,领导精力、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集中向教学倾斜,用教育学、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最新成果推动教学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乘着我国经济提速和产业发展的东风,借助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我们大部分职业院校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开始向质量提升转变。但是由于受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支持、产业认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参差不齐,在国民教育序列中的层次和类别上定位不够清晰,造成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因此,职业教育总体质量将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二)定位趋同转向特色发展

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职业院校发展的多样性,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把内涵建设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属性,而“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学校的定位和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注重用历史积淀凝练特色,创新人才培养培育特色,繁荣校园文化丰富特色,以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科特色性,强化人才培养优质性。

由于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以及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定位上还大量存在着“一窝蜂”、跟风等现象,使趋同成为潮流,使特色变成了共性;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宏观规划上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协调配合的意识,助长了这种不合适的竞争方式,造成了各类人才的良莠不齐,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以及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相对封闭转向开放合作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深入。应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探索国内合作、国外开放的办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依托优势专业群建设,不断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活力,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办学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从国家、省、市、县(区)各层级都在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系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途径,开展项目合作与机构合作等方式,各级教育部门、各类教育机构、各个职业院校都在试图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的捷径。北美的CBE、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TEC,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办学经验、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等,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局面。但是,从长远来看,忽视了我国目前国情下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设计与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欧美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嫁接到我们的土壤上是否会引起水土不服。

(四)行政管理转向教授治学

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新模式,确立教授在治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保障教授学术权力和民利的体制机制,发挥教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教授在民主办学和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职业院校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等还没有系统的建立并形成完善的运作机制。职业院校的去行政化需要领导层、全体教职员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在长期的行政化管理机制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同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事情,需要各层次、各系统的协调配合。

(五)单一评估转向多元评价

按照符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符合高校实际、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完善政府、高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教育教学评估监督制度和人才评价的政策体系,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标准的建立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情,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密不可分。目前,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起着推手的作用,各层级教育部门、教育机构为推进校企融合几乎不遗余力。但是,部门行业企业接招的积极性确实有待加强。就拿学生的职业资格认定来说,有些企业并不认同由职业教育系统认定的职业资格等级,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职业资格认定得推倒重来。

二、对职业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建议

职业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协调配合。具体建议如下:

(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办学自

转变政府主导调控职能,试行“公办校营、责权关联”的办学体制。政府应在政策引导、改善职业院校办学环境、重点建设项目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对职业院校经营绩效考评和人才培养工作宏观评估监管的主导作用。同时,放宽职业院校经营的相对决策权,由职业院校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政府经费投入与学校经营业绩挂钩,教职工的收入与学校办学收益挂钩,真正实现权责对等、权责利相关联。由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不能完全由政府定方案、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去组织。可以鼓励示范校在一些敏感区域、前沿科技和困难领域先行先试,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借鉴经验。政府可以有目的的组织示范校进行改革试点,以取得实践成就,推动全局。

(二)激发行业积极性,尽快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目前职业院校的职业证书颁发落后于就业需要,企业、社会对职业“双证书”教育的回应与支持不明显,在法规、政策、制度层面上未形成配套体系,有关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等。职业资格考证的权限和定价完全由政府部门掌控,职业院校对于有些非常适合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因物价部门定价太死或管理太严而无法组织学生进行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要推进职业分类,形成具有权威性的、劳动市场高度认可的职业分类体系,并大力推进职业标准的完善。其次,理清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体制,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施整体规划,改变职业资格证书“证出多门”等无序状态。再次,物价部门要调整职业资格考证的定价机制,放宽职业资格考证定价权,制定政策鼓励部门行业参与的积极性,尽快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三)职业院校应具备积极主动的改革意识

首先,紧扣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职业院校应着眼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促进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构建与职业院校自身定位相适应的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提升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服务求支持,切实加强各类人才培训,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充分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高职业院校对社区的服务程度和服务水平,提升职业院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支撑,提高职业院校对与区经济房发展的贡献度。

再次,创新管理,强化内部治理。着眼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需求,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改革意识,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和组织流程再造,提高管理创新对学校发展的促进度。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制度创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工作的原则性、规范性和计划性。强化科学决策,坚持集体决策,完善学校党政工作会议制度,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向性。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民主监督,发挥监督合力,坚持重大决策通报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以及党务、校务公开制度,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性。

诚然,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不仅仅是凭借几个举措就可以实现的。职业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内部来讲应该有理念作引领、有机制做保障、有制度做基础、有科学的管理、有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从外部来讲,应该有政府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有行业企业的高度参与。总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参考文献:

[1]焦兆平,查吉德,王晓敏.以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6.3

[2]骆光林.坚持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N].浙江教育报 高教经纬,2013,4.1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上一篇:论学校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浅议高考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