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工破译幸福密码

时间:2022-08-05 08:08:58

为职工破译幸福密码

生活在庄园里的护路工人

“刚到玉溪的第一感觉,我真想哭!”这是玉溪市公路总段总段长王新华形容初到玉溪时的感受。

他回忆2011年刚到玉溪时,玉溪大部分混凝土路面支离破碎,而养护资金却少得可怜,一次他到一个站所去查看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走进养护站之后,他推开职工的厨房,发现厨房里除了米和油之外,其他一无所有。

看到管理站所冷清的情况和破损的路面,王新华决意改变这一状态。

在他上任之后,首先对侯家沟管理所荒地进行开发利用,在已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平整菜地2亩,建设标准化猪圈7间,生态鸡、鹅养殖基地1.5亩。为确保基地的生态化和产品的质量,实行种植养殖专人责任制。

在王新华的悉心打造下,玉溪的公路管理站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在侯家沟管理所,走进基地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葫芦长蔓,一个个喜人的葫芦从架子上探出头,好像在和人们打招呼。

另一个丝瓜架上,半米多长的丝瓜从瓜架上垂下来,走路不小心就会和丝瓜来个亲密接触。

搭成的景观长廊往里走,最醒目的就是几个蔬菜大棚,茄子、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四季不断,大葱、韭菜、白菜在不同地块上轮番种植,不用农药化肥的蔬菜颜色油亮喜人,每天职工们吃的菜就来自大棚。

彩钢瓦搭起的猪舍和鸡舍内设排水通道,动物们可以天天洗洗澡,每天不同时段播放或轻柔或高亢的音乐,让动物们每天在“音乐美食”中快乐成长。“只喂菜和粮食,一粒饲料都不让它们吃。猪圈的面积大,能让猪在里面开运动会;鸡舍空地轮番种菜,就让鸡群边散步边找吃的,在有限的地方养出生态鸡。”

在王新华眼里,侯家沟管理所的刘伟是玉溪总段的大能人,“除了电脑不会,其他都会。”王新华对刘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侯家沟管理所还特意为刘伟设立了一个工作室,记者到侯家沟管理所采访的时候,刘伟在他的工作室内挥毫写下了“天道酬勤”几个大字,笔锋刚健有力,如果他不表明身份,你很难想象他其实是一名公路养护工人。

为鼓励职工把副业基地管好,让职工能吃到生态菜、放心油,王新华要求4人年均养殖一头猪、20只鸡,种植200斤蔬菜,实现食堂肉食、蔬菜80%以上自给自足。

职工进食堂,3至4块钱可以吃到一荤两素一汤。食堂办好了,职工在食堂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多,领导和职工坐在了一张桌子上,干群关系更和谐,职工幸福感更强烈。

“花怡人、果香甜”。不管是江川县侯家沟管理所还是在通海县象山管理所,映入眼帘的都是一遍翠绿色,高架子上葫芦一个个争先恐后从绿蔓藤中探出脑袋,每一垄菜地里的蔬菜长势正好。

走进通海公路管理段象山管理所,立体种植和无土化栽培最吸引人注意,一排排的架子上种着火龙果、石榴、柿子等水果,架子底下栽种蔬菜。

“下一步准备在这里建一个百药园!”在象山管理所的亭子下,王新华拿着一颗刚从果园里摘来的长寿果笑着说,数量有限,一人只能吃一颗。

在象山管理所里,职工还养了一条狗,在狗舍的墙上,职工还给这条狗取名叫“勇士”。

在王新华的指导下,玉溪各个管理所建设得既像公园又像农场,好看、好吃、好玩,让人流连忘返。

“原来站所的职工,还没下班就想着能不能按时回家,但现在的职工下班了还不想回家。”这是玉溪市公路总段各个站所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的巨变。

会工作也要会生活

在采访王新华的过程中,他嘴里时常冒出一些非常好笑的段子,“十个道班九个憨,还有一个被车撞翻。”虽然这是一种调侃,但从他嘴里说出显得特别有趣。

也正因为这样,他要求职工必须懂三会:会养路、会养生、会安全。

在职工活动室里,有一条标语特别醒目:“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3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王新华的生活理念,也是对职工的一种期许。

王新华要求领导带头打乒乓球,职工们人均每天一小时打乒乓球,坚持下去的效果很明显,用职工的话说,胖的瘦了,瘦的结实了。这项运动带来的不仅是职工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运动过程中职工的参与意识,人与人的协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职工和领导都可以互相邀请,互相切磋技艺,在笑声中大家的隔阂没有了。

针对职工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等病例,王新华定期邀请专家到总段开办讲座,教职工预防知识和养生方法。

“家人少受累,自己少受罪,减少医药费,造福全社会。”这些顺口溜从王新华的嘴里说出来之后,体现了他对职工健康的重视,对生活的热爱,对职工的关心和负责。

有管理站所基地生产出来的优质生态菜,如何把它转化成职工餐桌上的美味,王新华想了不少办法。

2012年8月,总段以职工拿手菜大赛的形式挖掘人才,确保职工在食堂吃得比在家里好。

比赛内容分为中餐热菜(冷拼)、中餐面点、中餐早点三个类别,来自基层的70多名职工现场比拼,发现手艺好的职工聘为厨师。比赛不仅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还要考核他们操作的规范性和对健康、养生的认识。表现好的厨师还担负着讲师的责任,轮流到总段食堂跟班培训其他厨师,上教下学、下教上学,保证整体厨艺水平。

为改善全总段每个食堂的品质,总段还投入资金统一采购冷柜、消毒柜、炊具、餐具,让一线的职工一下班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为把副业基地生产出来的优质农产品用好,总段还要求食堂因地制宜制作各种泡菜。总段还购买榨油设备,自己动手生产,杜绝地沟油流向职工餐桌。

职工食堂做出来的饭菜,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因为原材料的绿色生态,吃起来格外香甜。

技术“牛人”不吹牛

让职工会生活是王新华的理念,但技术攻关却是他的特长,他在怒江担任总段长的时候,3年没有动用大型设备来养护路,这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一旦动用大型设备,那么养护经费就会随之猛涨。”王新华在公路上30多年的经历,既让他拥有了丰富的养路经验,同时也形成他自己独到的技术,而在这些技术中,其中四项也就申报国家专利。

当然,这也是他爱思考的原因。他在一次探讨路面损毁的原因时,很多人都认为,超载是导致公路损害的最主要原因,王新华一听不乐意了,他说:“同样的一条公路,有的路段好,有的路段坏,难道在好的路段超载车是飞过去的吗?”他通过多方实践,认为公路损毁的罪魁祸首在于“水”。路面有裂纹之后,水渗透下去,不要说货车,就是自行车也能产生破坏作用。

玉溪境内有2026公里的混凝土路面,这些水泥路大都兴修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车辆超载状况加剧,路面受损后,受养护资金制约,道路越来越“烂”。

他刚到玉溪时,玉溪整个路面几乎没有好路,但他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的会议上拍着胸脯承诺,保证玉溪10年内没坏路。

听完他的表态,很多人觉得这个“牛”吹得有点大,但在王新华看来,这不是吹牛,他完全有这个能力。

他研发的“热油冷料层补法”,大胆借鉴沥青路面养护方法,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的特性,自行设计了一套新型实用技术,大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板、碎板、落板、翘板、摇板等病害进行处治。当中施工程序有7个,使用新型实用工具4种,养护技术工人1至3人即可实施。

王新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我2011年时承诺玉溪10年之内无烂路,通过新技术养护路的方法,玉洛线、澄川线、华盘线水泥混凝土路面共159万余米单条裂缝、10万平方米破碎板、1440平方米错台的修复数据,目前90%病害修复均经受住了3年多时间的考验,也许不止十年,甚至会更远。”说这话的时候,王新华一改调侃的语调,略显清瘦的脸上神色肃穆,不知这是对承诺的敬重,还是他又想到了什么新的技术。

上一篇:戛然而止的劳动关系 下一篇:以信息化促进卫生计生事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