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时间:2022-08-05 06:40:50

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根本走向。近年来,蓬溪县委、县政府立足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实际,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工业突破和着力改善民生作为全县工作重点。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上,蓬溪县着力强化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拓展绿色营销,培育绿色品牌,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业上,努力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摸清家底,掌握承载力。为了切实将发展绿色经济从理念转化成行动,蓬溪县委、县政府将摸清“家底”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首要工作,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到蓬溪县进行考察论证,帮助找准适合蓬溪县绿色经济发展的项目和产业。同时,将土壤和水质样本送到省检测中心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土壤结构和水质环境均适合发展绿色经济。去年5月,全县51万亩耕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证,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载体。

加强领导,提升牵引力。一是配强领导。成立了书记、县长挂帅,两名县委常委和一名副县长具体负责的发展绿色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每月坚持召开一次绿色经济发展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加强培训。在专门邀请大学教授为全县副科职以上干部授课的同时,专门组织农口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业主到绵阳、雅安、成都等地考察,增强干部抓好绿色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扶强龙头。引进培育闽中食品公司,发展蘑菇产业;引进培育中通公司,发展PIC生猪产业;引进培育华亨泰丰公司,发展循环农业;引进培育新生态公司,发展原生态鹅产业。四是建立专家大院。与四川农业大学和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县校院合作协议,成立了8个“专家大院”,转化现代科技成果8项,有效解决了发展绿色经济专业人才缺乏的困难。

选准项目,增强原动力。蓬溪县已建成菊苣、香菇、仙桃、九叶青花椒、精品蔬菜等绿色农业种植基地52万亩。培育和发展了优质粮油、香叶尖茶叶、PIC生猪、原生态鹅、九叶青花椒、香菇、蘑菇、蓬溪仙桃、青刀豆、高β胡萝卜素红薯等十大绿色农业骨干项目。全县绿色农产品覆盖率达到7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达到17个;香叶尖茶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国际金奖;“蓬溪仙桃”获“中华名果”称号,蓬溪县被授予“中国优质桃之乡”;永红矮晚柚获有机食品认证和“中华名果”称号。

加强营销,扩大影响力。为了实现绿色经济效益最大化,蓬溪县十分重视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优质绿色食品“三进”工程和“十百千”活动。“一品原生态鹅”、“红参水果胡萝卜”成功进入北京大超市;青刀豆系列产品远销欧盟市场,成为出口创汇的重点产品;香叶尖茶叶已成为国内260余条航线航班旅客喜欢的饮品;高β胡萝卜素红薯卖出了每公斤36元的价格。蓬溪县已有25个绿色食品进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成都等大都市。

制定政策,提供保障力。一是融资政策。协调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以及技术开发。二是激励政策。对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争创到全国驰名、著名商标,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由县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对PIC生猪、原生态鹅等绿色经济骨干项目实行财政补贴。三是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和推广“生猪寄养制”、“农作物寄种制”、农村撂荒耕地代耕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充分调动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发展绿色经济已在蓬溪县形成了广泛共识,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我们体会到:生产体系建设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市场体系建设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组织体系建设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保障。

(作者系蓬溪县委副书记、县长)

上一篇:宣汉:民政事业谱新篇 下一篇:洪雅:绿水青山“捧”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