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

时间:2022-08-05 03:26:31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本文结合数学实践来谈谈如何迸行探究性教学。

一、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坏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

学习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等知识后,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内容。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再选择几种典型的方案在全班介绍。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如学校建了新校舍,要在长80米、宽6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绿化面积是空地面积的一半,请为学校展示你的设计方案。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做到自主探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利用媒体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计算机展示数量关系、函数图象、几何图形及其变化过程并研究其性质,帮助学生绘制图表,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利用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画出统计图,如用Microsoftoffice软件中的Excel来画统计图。Excel和Word一样,容易学也容易用。打开Excel,选中你填入的所有格子(被选中的格子会变成黑色),再按工具栏中“图表向导”小按钮,屏幕上会出现画面,选择一个你要画的图形类型,比如条形图、折线图或是扇形图等。

三、创设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地位,为他们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切实地让学生亲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促使学生把新知识、新办法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师生同时计算492,982,1012,教师口算,学生笔算,结果总是老师领先。然后再让学生随便报一个两位数的平方,让老师答,结果老师对答如流。这引起学生的神奇感,产生了疑问,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兴趣。此时,教师话题一转,“欲知其奥秘,得从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开始”。

在教学时选择一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探究的心扉,点燃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使其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

四、利用数量关系、变化规律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教学中,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如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

……

1+3+5+7+…+(2n-1)=?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思考。如果有的学生不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适当提示:如画出正方形的点阵图,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也可让学生思考已知算式:1+2+3+4…+(2n-1)+2n=n(1+2n),2+4+6+8+…+2n=2(1+2+3+…+n)=n(n+1)与1+3+5+7+…+(2n+1)=?的关系,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到规律。

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数学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再是单一的以让学生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怯,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结论,让学生分析错误,既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事探究性的活动,将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课堂也将充盈着春天的生命活力。

上一篇: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下一篇:框剪结构滑模施工偏扭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