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金池模式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5 02:16:27

浅谈现金池模式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由于企业集团的特殊性其资金管理问题一直以来是一大难点,通过现金池模式可有效实现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集团资金沉淀、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文从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出发,进而详细分析现金池模式在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应用,并对现金池管理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旨在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的有效利用与管理。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金池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1.集团不同与一般的企业,它规模较大、下属公司众多、并且业务呈现多元化经营,资金管理难度大。经营领域通常涉及多个行业,需要管理、开发、协调、控制多种业务组合,在业务领域扩展的同时企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全国范围内乃至跨国进行业务网络布局,进行区域拓展,拥有的成员企业数量众多且不断增加,具有管控多层次组织的母公司特征。这些特点都造成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2.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加强管控能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满足整体战略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随着业务的扩张,需要由相对分散独立发展的初期阶段向资源集中型的集团化管理规范阶段转型,实现集团化管理、系统化管理、专业化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集团性公司通常采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集团化财务管理的必备条件。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对下属企业的资金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加强对下属企业资金状况的监控力度,严格规范重大财务收支行为,有效防范资金管理风险和漏洞,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最终达到集团资金“统一调度,内部融通、降低成本,安全方便”的目的,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求。

3.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发挥资金集中的规模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促进改善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状况。企业集团拥有众多的下属公司,由于各公司资金状况差别较大,有些公司资金冗余严重形成资金沉淀,而有些公司又会存在资金短缺支付困难的情形,需要花费相对较高的成本从外部融资,这种资金余缺不均导致企业集团存款及贷款“双高”现象严重,有些集团公司合并报表货币资金余额和贷款额均达到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致使财务成本不断加大。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对资金的统一调配和合理使用,可以在保证集团内部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减少资金闲置,解决存款及贷款“双高”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充分发挥集团整体资金的规模优势,实现资金留存和运用的合理化。

4.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加强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集团公司的协同效应。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将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能够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协同效应,为整合和重组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发挥支持作用,促进产融结合和对主业的协同支撑力度,推动企业集团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现金池的应用

1.现金池概述

现金池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为主,并通过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与网络通讯手段,对集团下属子、分公司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实时监控、统一调度、集中运行的一种现金管理模式。

现金池在实践中的一般做法是:由集团总部选定一家商业银行,设立以集团总部为一级主账户、下属各成员单位账户为二级子账户的双层账户体系,其中的一级主账户即为集团现金池账户。现金池内各成员单位账户通常可实行零余额或限额管理模式,并与银行约定好资金每次归集的时间和次数。以限额管理模式为例,银行会在固定的时间,通过系统自动对子公司账户进行扫描,若有资金余额,会通过系统自动将子公司账户中的资金扣除事先约定好的日常流动资金周转限额后的余额上存至集团总部一级主账户进行集中管理,完成资金的上收工作。对于上收来的资金,银行系统会根据上存金额和时间自动计算利息,由集团总部定期向下属公司支付存款利息。当下属公司有用款需求时,在支付金额超过日常流动资金周转限额但未超过其上存总部的货币资金总额的情况下,由其提出下拨申请,经集团总部审批后,办理资金下拨,在这种模式下,资金的上收是银行系统自动完成的,下拨是由集团总部控制的。

2.现金池业务建立的实施步骤

开展现金池模式进行资金集中管理,需要着重完成以下具体实施步骤:

(1)资金管理系统的优劣势,并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现金池合作银行。

(2)进行下属子分公司的实地考察调研。为了做好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现场调研,对下属公司银行账户、资金收支情况以及每月日常流动资金使用额度情况进行了解和统计,对现金池模式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沟通和确认,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总体思路和预期效果进行宣贯,使下属公司认识到实施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之后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融资渠道,得到各公司的理解和支持。

(3)完成资金集中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前,应制定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制度,对资金账户的管理、资金划转的方式、上存利率、下属公司流动资金限额等方面进行约定,使资金集中管理在制度化方面得到保障,保证现金池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清理下属公司的原有账户。要求下属公司对原有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并将资金集中至现金池合作银行。

(5)确定下属公司日常流动资金周转限额。根据现金池方案设计,实行限额管理模式需要在实施前确定各下属公司日常流动资金周转限额。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和对各子公司日常经营资金收支情况统计,分别确定各公司日常流动资金周转限额,例如以年度总收入为标准,年度总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日常流动资金周转限额确定为300万元,年度总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日常流动资金周转限额确定为200万元。

(6)与下属公司、合作银行签署相关协议。集团总部与各下属公司签署《资金集中管理协议》,与合作银行总行签署现金管理服务协议,同时下属公司与当地银行签订资金集中业务授权书,实现资金上线管理。

三、现金池管理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1.集团总部要提升资金筹划运用的专业能力

推行现金池业务,最大的被考验者是集团总部,因为现金池业务把集团总部推到整个集团资金配置的最前沿。集团总部需要不断积累资金管理经验,切实提升资金筹划运用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对现金池的有效管理、统筹安排和创新运作,盘活闲置资金,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沉淀,发挥资金集中的规模效益,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回报率,同时优化融资和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融资成本,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2.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预算管理

为了做好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应要求下属公司按时上报年度资金预算、月度资金需求计划、并按周提交下周资金收支计划,形成资金年报、月报、周报的层层管理模式,强化资金计划性管理,集团总部要做好资金预算的审核与分析工作,对未来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合理预计,并对集中的资金做好统筹安排,将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

3.做好下属子、分公司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涉及下属所有公司,需要下属公司的积极配合,要做好其思想工作,阐述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打消下属公司的顾虑。一方面,保证下属公司用款不受限制,在其上存总部货币资金额度内,如有用款需求只需提出申请即可满足;另一方面,可将下属公司闲置资金归集的内部利率提高,使其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促进下属公司闲散资金归集的积极性。

4.管理层的支持

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内容,不单纯是财务部一个部门就能够单独完成的,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需要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之间、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这其中存在方方面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都需要集团管理层的支持和指导。

5.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要根据集团现金池管理模式的需要,制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对资金账户的管理、资金划转的方式、上存利率、下属公司流动资金限额等方面进行约定,同时与下属公司签订《资金集中管理协议》,约定双方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操作依据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宋晓华,张梦茜.“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价[J].财会月刊,2014,(5):17-19

[2]李有渔.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池模式[J].财会月刊,2013,(8):60-62

[3]王丽萍.基于现金池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2010,(6):48-49

[4]段玉峰,孟菲.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86-87

上一篇:深化供电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企业账务处理相关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