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08-05 01:47:26

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是以对人的培养教育为其专门职业的劳动者。自从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师以自身的劳动服务于现实社会,联系着历史和未来,呈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一定变化。唐朝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实是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相对而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这既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是必须进行改变的。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知识的输出者的角色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将更多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作为学习的同伴共同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

有人认为师生有别,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学生面前随便了,会失去老师的尊严,降低老师的威信。其实这是对师道尊严的一种误解,师道尊严关键在道老师的威信归根到底来自老师的人格,而不是老师的面部。试想如果一个老师思想狭隘、语言粗鲁,即使他脸表现的再威严,学生也不会从心里佩服。而一个道德高尚的老师,即使像学生一样天真活波,学生也会从心里佩服他。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则重在发挥引导者或指导者的作用。但目前奋斗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战线上的数千万教育工作者都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这对新课改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要熟悉教材,勤于工作,给学生多布置作业,督促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就算是个好老师。应试教育的压力使不少“恨铁不成钢”的园丁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死心塌地地充当“学监”,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设计为学生实施畸形教育。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战。分数成了教学的中心,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被淡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劳伦斯・柯尔伯格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关于道德判断发展研究而得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的结论告诉我们灌输是无效的,不能运用一种灌输的方法来达到促进道德发展的目的。个人的思想道德发展走的是一条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既是朋友,就要互相尊重。而教师能否受到学生以至全社会的尊重,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尊重学生,一定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老师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的需要,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换来学生平静的心。尊重其中最重要的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自立、自强,否则他们的成长就会走弯路。其实尊重是爱的表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尊师爱生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教师爱学生这种爱是连接师生思想的通道,是教好学生强有力的武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然条件。

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在主体得以充分发挥时才能展现。要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及其个性。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这样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主体地位,从而千方百计地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在学习政治、进行政治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同时达到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目的。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首要l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学习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和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能逐步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产生越学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态度。

上一篇:对分拣运送系统的创新特色与应用前景的探析 下一篇:基于AVR的矿用风速传感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