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教学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探究

时间:2022-08-05 09:56:12

基于分层教学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该文从数据结构的课程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特性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给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数据结构;分层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662-02

The Research and Reform of The Data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HUANG Yi-hui, LI Jun, LUO Meng-hua

(The Norm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structur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eaching, analyzing the deficienci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s given how to implement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data structure; hierarchical model; teaching practice

1 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它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同时,数据结构课程又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抽象性。它还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上机实验两部分教学内容。为使该课程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必须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突出技能训练。

2 传统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数据结构”已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而且也是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选修课之一。然而,由于以下原因,使得这门课学习起来相当困难:

1)对于前导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尤其对于数学课程、C语言等程序设计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准备不足,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效果。

2)课程内容抽象性高。需要运用数理逻辑、图论、线性表和排序等许多前导课程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知识跳跃性较大。“数据结构”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编译理论、存储设备和存取方法)的研究范围,而且与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3)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无论是编译系统还是操作系统,都涉及到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分配等问题,在研究信息检索时也必须考虑如何组织数据,以便更方便和高效的查找和存取数据元素。

4)很多老师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3 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及其对策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的单一通道模式,学生机械、被动地记忆接受知识的教学格局。方法过于单一往往使课堂气氛变的沉闷、枯燥。既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又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学得呆板,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开辟多角度、多途径的教学信息通道,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平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改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 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的定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

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使各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五种分层教学策略:即个体分层、目标分层、方法分层、练习分层和考核评价分层等。

4.1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个体分层实施教学

每一个学习的学生都存在着学习水平差异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必须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每个人都具备有多种智慧,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这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某人那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教师应转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首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分出不同层次,以便教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干预和帮助。但这并不是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因此分层应该是教师的内部行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当然这种分层并不是一点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划分。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不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挑战。

4.2 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制定目标分层规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向和归宿点,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学目标完全依赖于既定的教学大纲,其教学要求、目的宽泛且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缺乏针对性。

确立清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时,应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对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分割、细化, 制定与各层次学生最相贴切的教学目标。

4.3 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完善授课方法分层过程

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再“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机会 将教学的各个环节分层,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单纯讲授知识的时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讨论、练习、提问、答疑等。将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分类指导有机融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助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教师针对学生之间在自学、练习、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证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举措,比在学生还没有感性认识前,教师就滔滔不绝的讲授效果明显要好很多。

上一篇:基于TD-SCDMA无线视频监控编码研究 下一篇:IPv6技术及其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