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交错下的高校摄影现象

时间:2022-08-05 09:09:16

传统与现代交错下的高校摄影现象

花汁印相法10号作品(肖像照) 1840年

约翰・赫谢尔爵士 摄

19世纪40年代早期,约翰・赫谢尔爵士发明了一种离奇而有趣的转印工艺。由于它利用了花朵汁液的自然特性,因此被称为花汁印相法。整个工艺流程简而言之,就是先将花瓣碾碎,然后与少量酒精混合,再涂抹于纸张上,最后在日光下进行很长时间的接触转印。即使在阳光明媚的夏天,这样的曝光过程也要持续好几个星期。

通示教育课程

首先我理解摄影教学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广义的摄影教学,一个是狭义的摄影教学。广义的摄影教学,是不分院系的全体高校学生的影像素质普及教育。狭义的当然就是指摄影专业学生的教育。

在狭义的摄影教育培养目标下,因为各个院校的历史、传统,本身的现实条件的限制等等,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但是我觉得可能最重要的是在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文理念和专业训练间的平衡关系;另外一个是摄影本体的坚持和跨媒介样式之间融合的平衡关系。

传统技艺在学院的回归

根据我自己的调查研究,今天的摄影创作,出现了一个回归现象。许多人在迷茫影像的未来究竟在何方时,把答案的归宿落脚在摄影最初的技艺和最初的目的上。这股潮流,在以试验性和探索性非常强的或说是为特点的院校中,率先刮起,并有形成气候的趋势。

越是在数码时代、像素时代的大潮流下,越是要回过头来去探索摄影最初开始出现时候的种种启发,但是这种启发的本身,并不只是为了启发而启发,而可能是为了通过对摄影图片启发的了解,找到一种更确切的,去和新时代进行对话的一种可能性。所以说像这样的一种新的倾向,其实在我们的高校,包括我们的摄影高校里面,都已经开始出现。这种动向,我觉得尤其在高校非常值得把握好,因为高校同时承载着一种义务,就是把一些古典的东西,保留并传承下去。

现当代摄影在学院的流行

许多人对学院派影像都有这样的印象――无病、模仿造作。

由于目前大学本科的基本学生来源,都是由高中生考进来的。这些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不足,这种不足将直接影响他的影像呈现能力。

然而另一方面,观念摄影却在历来就汇集了先锋性、实验性品格的院校里大行其道,说明学生们极力希望用摄影的语言表达他们内心对社会、对周遭的认识和感受。他们有强烈的表现、表达欲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个现象。在国外画廊里,被相中的学生作品中,尤以具有观念性的、先锋性的作品为代表。这种市场需求,反过来又强烈地刺激和带动了本就火热的现当代摄影在学院的盛行之风。

(文字据上文提到的教学论坛录音整理)

Tips:传统工艺技法罗列

盐纸工艺、蓝晒法、蓝晒法衍生工艺、铁银印相法(范・戴克法、蓝色范・戴克法、铁银印相法)、铂/钯转印工艺、齐亚工艺、花汁印相法、树胶重铬酸盐转印工艺、重铬酸盐衍生工艺(三维树胶工艺、特种材料表面的树胶工艺、干粉放相法、鞣酸亚铁工艺、没食子酸亚铁工艺)、蛋白印相法、POP直接显影工艺、手工涂抹感光乳剂(液体感光乳剂、光致刻蚀、涂料、光刻胶、当代锡版工艺、湿法火棉胶工艺和玻璃干版工艺)、媒染工艺、图像转移工艺(激光彩色复印图像转移工艺、Lazertran系统、宝丽来转移和感光乳剂剥离工艺、喷墨图像的水转移工艺)。

上一篇:Panasonic新一代可换镜头的GF1 下一篇:经典相机,潮流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