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

时间:2022-08-05 07:47:34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领悟语言、鉴赏语言、感受语言美。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善于寻找和确定训练点。首先,根据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和疑点来确定;其次,根据教学大纲的分年级要求来确定;再次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来确定。另外,还要精心设计恰当的训练方法,分别加强对词语、句子和段的理解运用,以及对课文的复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抓好信息反馈,注重发挥语文课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语言文字; 听说读写; 词语; 理解; 运用; 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语教学的任务首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上可见,虽然小语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我们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突出的偏向和误区。如:①把语文课上成情节内容分析课,一个是重在情节分析,另一个是重在内容分析;②把语文课上成知识讲授课或常识介绍课。因此,往往把语文课上成自然或思想品德等科目,而没有涉及至语言文字的训练。

那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根据我个人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谈谈如下几点:

1要正确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这样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求和基础水平来确定。低年级应注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的训练。如:二年级语文中有一篇课文《丑小鸭》,有位老师上这一篇课文一味地让学生分析故事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这样就不适合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那么,这篇课文应该先从关键的字、词去理解课文,再让学生通过读来训练,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和积累了一些字、词,还通过分角色进行读的训练,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如一位特级教师上《阿德的梦》这篇课文,在讲解课题时先让学生理解“梦”字的意思,学生根据题目理解为“做梦”,再让学生根据这个“梦”的意思引出一连串的词语:梦想、梦话……,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又能丰富和积累词汇。

2要正确运用训练的方法

2.1加强读的训练,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有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1.1在默读中理清思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要求默读时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先弄清这是什么类型,板书时点明:人、事、活动、景物。比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我在弄清是写事的文章之后,深入反问:写谁?谁怎么样?与教科书有什么关系?然后串成课文内容: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英勇地牺牲了,接着继续在默读中弄清写作的顺序,列出几种顺序,教给几种分段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珍贵的教科书》是写事的,肯定按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分段,先分三大段,再把事件的经过分两段:取书、护书。至于写景的文章如《颐和园》,可以在默读的基础上先找出头尾两个自然段来说说是写什么?与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理清了总、分、总关系再学习游览部分,幷向学生说明既是游记,肯定是按方位顺序写。这样一边默读,一边点拨学生,思路一清,分段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1.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比如《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又是以现代诗的形式出现,而诗的语言本身就极简练、含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弄清今昔变化(昨天、今天、原因)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在读中了解深圳的昨天是什么样,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昨天的贫穷落后,贫穷落后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一些词语如:“遥远、渺茫、夕阳”,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遥”就是远;“渺茫”讲水势辽远看不到边,在此要灵活理解为非常落后根本看不到现代文明;“夕阳”,要发挥想象力,说明是挑回的溪水中映着夕阳。在朗读“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时,要读出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艰辛,口气略带悲伤;读到小孩子和姑娘时,要读出因无书可读任光阴流逝的惋惜,口气要充满无奈。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深圳的昨天是贫穷落后的,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朗读分析明天和原因两部分,特别是读到深圳的巨变时,要以惊喜、自豪的口气读,学生就会清楚课文是采用对比的写法,就能轻松地找出“焕然一新”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词语。最后以三个中心词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2.1.3通过背诵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幷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①每日背一句。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②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抽查性的抽背,巩固性的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的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2.2重视复述训练,经常进行复述练习,是促进学生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的有效投笔手段。

2.3抓好语言的比较训练,可从文字的比较、词的比较,句式的转换等方面加以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相当的一部分要学生学习词语的运用,语文中有大量的词汇。能否正确、流利、优美地使用语言,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理解大量的词汇,词语的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指导学生用“饱满”一词造句: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句?

生:菜子结得多饱满,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一挺,头微微昂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饱满?

“饱满”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颗粒丰满,二表示精神充足。此时如果单纯使用抽象的语言,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真正理解的。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运用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精神饱满”就是昂首挺胸,双目有神,这样理解就够了。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造句较易陷入范句模式。其实,有时候学生造不出有新意的句子并不是学生不动脑子,而是头脑中没有适合与表达的客观事物,缺乏造句的基本素材。斯霞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昂首挺胸,双目有神的动作,填补了学生感受上的空白,给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情境,提供了造句的素材。于是“老师精神很饱满”就脱口而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步到位。

又如在一年级课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学中重点的词语有:“非常”一词,“他非常高兴。”

师:“非常”什么意思?

生:就是“特别”的意思。

师:那“他非常高兴。”一句中,“非常”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句子的意思不改变呢?

生:他特别高兴。

生:他很高兴。

生:他可高兴。

师:如果在高兴后面加一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呢?

生:他高兴极了。

这样的发散教学,使学生自然地明白同一意思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近义词的教学,不露痕迹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其它思想、科学意识等教育,才能较好地完成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

附注:《小猴子下山》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课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

[2]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语文出版社.

上一篇:体育课如何能吸引学生? 下一篇:《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