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积累与中学生作文的提高

时间:2022-08-05 07:16:53

生活积累与中学生作文的提高

[摘要]中学生作文的提高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积累息息相关。深厚的生活积累让中学生有话可说且想说。生活积累可以是在实践中积累也可通过阅读积累。有了厚实的生活积累。才能促进中学生作文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积累中学生作文发展

叶圣陶老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泉涌,泉涌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正如宗白华在《流云小诗・诗》中写道:“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诗的足迹在此地、在生活里。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没有了它,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河,无本之木,何谈作文的提高?

生活的积累不仅让写作有话可说,而且促使写作主体情不自禁拿起笔一吐为快,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政客骚人,登高远眺,极目山川,不即事赋诗?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甫的《登岳阳楼》、曹操的《东临碣石》、的《娄山关》等,无一不是情随物生,自然而就美文的。一个人,在生活中感受了美,积累了美的体验,到生活中看到了丑恶,有了丑恶的体验,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内在独享那妙不可言的“美的瞬间”,不再满足于仅仅内在愤懑那丑恶的现象,当他们的心灵与一泓山涧清泉、一阵悠远的箫声、一首优美的诗篇等相遇,当他们的心灵与整洁街道的一块西瓜皮。硬闯红灯的小青年,美丽草坪上一条人踏出来的不谐调的小路相遇时,灵魂深处骤然升起一种莫名的冲动,他们渴望那莫名的冲动外在化、形式化、永恒化,就好像地下的岩浆忽然找到了喷薄的出口,他们有情要抒,有话要说。以便同他人交流,自己也会因此获得更大的满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唯有增加生活的积累才能解决写作的“无米之炊”。

生活的积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着眼“无字书”,实践积累,孔子曰:不观于高崖,何从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溺水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春天来了,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郊外“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鸟语花香,感受竹子拔节而长,感受小草争先恐后,感受春天中贵如油的春雨,感受人们忙碌的脚步;夏天到了,来到游泳池,在水上世界感受水中嬉戏的愉悦,在学习游泳过程中领悟《古今贤文》中“坚持不懈,久炼成钢”的妙哉;秋天来了,组织学生来到田野,欣赏金色的秋天,享受丰收的喜悦,走入秋天的树林,感受不同树林的特点,欣赏树叶翩翩起舞的样子;冬天到了,组织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亲近寒冬,与雪花起舞,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多彩。通过各种走进大自然的活动,放飞想像,感受神奇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生活体验,丰富人生的情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

在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要多思。善于思考人生、社会的人,才会从繁杂的事物的表面洞察事物的本质。写出别有韵味的文章。不计其数的人写北平的秋,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别有蕴涵,让人百读不厌,自得审美愉悦,而名留千古。不少古人写岳阳楼却被时间无情湮没,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穿越时空。亘古回响。多留心生活,多思考生活中的一事一物,语言的清泉就会汩汩冒出。对于生活,也不能总留意那些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也要留意那些看似平凡普通但却蕴含着生活气息和情趣,有着哲理、情感意味的事例和人际关系。有的作家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欣,都可以移于纸上。所以,学生要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见解、小感受。元代文学家陶字仪,想起什么,见到什么或听到什么,即摘取身边的树叶录之,以至“积叶成章”,学生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的看法、念头以及情感感受,并仔细体味、分析、挖掘它们的蕴涵,往往会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注重“有字书”,阅读积累。郭沫若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鲁迅开始写小说时曾言:“所仰仗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巴金写散文,也是以两百多篇古文为“启蒙先生”,阅读丰富情感体验,阅读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西方体验美理论认为:一个文本是作家的一种体验,解读文本是体验作家的体验。阅读,就是把读者的生命隋感注入到诗人创造的审美对象之中,让对象显示出生命的色彩,从而达到审美的享受。读李商隐的《无题》会体验到“人生空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光白头”的人生哀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爱恨感伤。读李白的《将进酒》会体验到豪放、愤懑之情。读的《采桑子・重阳》有豪迈、乐观之感。阅读,丰富了人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为文的内在素养。阅读可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生活的积累,使学生有了可作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广泛的阅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读书要广泛,不仅要看作文选,还要看科学、历史、自然、童话等各类书籍,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反复咀嚼,不要满足于粗枝大叶的扫描,走马观花的略写,要“入乎其内”,不能“隔岸观火”,要“在一刹那间与这个人物打成一片”。惟有与人物打成一片,才会使得人达到“我与文化,文与我化”的境界。达到熟读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恰如其分地引用,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元朝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写到要读韩愈的文章时说:“日熟读一篇或二篇,必需百遍成诵,缘一生靠此为作文骨子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也从量上规定了学生要多读。应着力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如《春》、《荷塘月色》、《烛之武退秦师》等。中学生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广泛阅读背诵的积淀,多读、多思,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内容空洞,无话可说的凑字数文章了。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好学语文不能单凭几本教科书,生活处处有语文,同样,生活处处有作文,注重生活的积累才有作文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中学生作文需要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