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需要虚构

时间:2022-06-27 03:37:42

中学生作文需要虚构

[提要]中学生作文需要虚构。根据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素质提高和创作本身的要求,虚构在中学生作文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从中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来看。虚构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虚构必要切实可行

作文要真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作品要真实并不等于作文仅要真人真事,所以,作文并不因此排斥虚构,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虚构往往是创造力的表现,尤其对文艺作品来说。不过,中学生的作文与文艺作品毕竟区别很大,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是否需要虚构?如果需要,应该怎样去虚构才合适呢?

中学阶段是素质培养的关键期,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自然也包括对虚构的审美鉴赏能力。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的学习与实践来获得的,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了不写就很难形成相关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虚构是源于实践生活的,具有客观性,同时也经受了作者理智和想像的加工,变成了“生活真实”。虚构往往是文学艺术创造力的必然表现。作文虚构可以促进中学生想像和创造力的发挥发展,如果少了虚构,还会妨碍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提高。

此外,虚构可以拓宽中学生的思维极限,让他们的作文视野更加开阔。目前,中学的作文体裁是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为主,并同时训练学生掌握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能力。这是个简易可行又快捷的办法。然而,艺术手法使用的趋于完善和成熟,势必要在不同的观念题材的构思和组织布局的安排里才能逐渐达成。当然,这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在中学长达六年的时光里,如果上述五种表达方式都是以上述三四类文体训练为主的话,那是有些单调和苍白无力的。这还会影响到学生对阅读文选里的诗歌、小说、戏剧等等含虚构内容的学习。

作文要虚构,那对中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难?其实是不难的,不外也是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不必一步登天,慢慢地提高就好了。

写虚构的作文宜缓不宜急,因为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最好是在掌握了想像作文的基础上开展虚构的作文。

写虚构的作文宜建立在掌握写真人真事作文的基础上。一是写真人真事的作文和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有重要关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育人必以诚实为先,进而才能据此区分虚构与撒谎的差别;二是不可混淆虚构的作文和真人真事的作文这两种作文的概念、范畴、要求;三是虚构本来就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的,这利于与写真人真事的作文相衔接,例如写生活小事――编小故事,写景物散文――写景物小诗,写活动场面――写戏剧片断。

写虚构的作文宜短小简易,不宜长篇巨著。这样一是为了作文之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能力,不在于培养作家:二是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和负担,例如写小小说、短诗、寓言、童话等等即可。

写虚构的作文宜贴近生活,不宜太夸张。例如写一两则广告,或写一场供节日表演的百姓生活小品剧。或写一篇未来家庭的小说诸如此类。脱离生活夸大其词的文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什么实际社会意义。

从字面意义来讲,作文的虚构有点像“纸上谈兵”,但不论虚构与否,要写好作文却不能够纸上谈兵。叶圣陶先生说过:“……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叶老告诉我们,做人、生活和写作是融为一体的,要写作好,就得认真做人,认真生活。要让中学生写好作文,特别是有难度的含虚构的作文,大概有好些工作要做。

首先。要培养中学生爱的情感

情感是文学打动人的重要凭借,也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

家庭是学生的情感培养的重要阵地。从父母身上,孩子不仅获得了对爱的最初体验,还接触了最初的社会人际关系,这一切都是他们进入大众社会之前的基础。父母教给孩子的爱应该是付出的和宽容的,这样的爱才能使他们品德向善,并使他们尽早打破自私的局限融入到大千世界中去,大自然是培养孩子爱的又一重要阵地。自然能净化、陶冶人的心灵,也能提供无穷的创作天地。这样,爱才能由推己及人到推人及物。真情的付出与宽容是挺进广阔生活和开放思维的法宝。

其次,要培养中学生的仔细观察的能力

虚构创造的生动形象是要建立在深厚的生活和深刻的体验之上的,而获得深厚的生活和深刻的体验,必须要有精细的观察。用课堂上学的观察方法,用我们的视听嗅触等感觉,把周围的一人、一物、一事辨个认真仔细分明。这样日积月累,深厚的生活就有了,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等思维加工,我们的认识跟着也提高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对生活的看法也就丰富了。原材料的丰厚与观点的深刻是作文虚构生长的沃土。自然我们用不着等到这些准备工作都妥妥当当了才能够动手去写,边准备边练习写就可以了。

再次,要培养中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

虚构的作文不同于真人真事的作文那样直接,它要求语言表达需有一定的深度和表现力度。著名作家老舍认为:“文字写不通顺,没有法子写作品,因为诗、戏剧和小说都是用文字写成的。”文字的通顺指的就是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果把语言表达的训练比做绘画上的工笔写生来讲就是:“一件事物,它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厚薄、色调、它处在一定的空间位置,描绘它的一刹那总是处在某个一定的时间。…‘若干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或排列、或先后、或为宾主、或为首尾、或为因果、或为条件,而其推移发展,又有一定的步骤和过程。”“把这些都写得一清二楚,就是写作上的工笔写生。”由此推知,语言表达的工夫要先从训练描写记叙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组织布局做起。

在这项工作的落实上,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做出了极好的榜样。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到沙岸上去,让他们观察太阳怎样落到地平线下面去,以及水、田野、草地都被余辉涂成了什么颜色,教师帮助儿童找到恰当的词来表达思想,帮助他们造句。在一至四年级,学生每年写五六篇写生性质的作文。”训练的结果是:“由于我们从小就教给儿童去感觉词的美和芬芳的气息,所以他们都很爱写作文。在低年级一般都是在大自然中,在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的时候写的。感觉到自然界的美,运用形象的说法来表达的话,就是让词的美像一条小溪一样流进儿童的心田。用词的手段来进行创作,这件事成为一种需要进入儿童的精神生活,就像人有一种听音乐的需要一样。儿童把他看到的。感觉到的,内心体验到的东西,写得更美更鲜明。”这里虽然说的是小学生,但道理同样是适用于中学生的,也就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并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

最后,要培养中学生持之以恒修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是改出来的,绝大多数文章的修改是写作的必经环节,极少有文章是一挥而就的。作文的修改是写作的实践过程,它如同人犯下的错误一样都得自己去改才能生效。虚构的作文尤应如此,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你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方向。作文的修改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逐词、逐句、逐段、逐篇,由少到多地训练起,持之以恒是最起码的心理准备。

上一篇:生活积累与中学生作文的提高 下一篇: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