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问题时

时间:2022-08-05 06:01:48

当孩子出问题时

■主讲/吴熙娟(台湾叙事心理治疗权威专家)

■文/本刊记者 李彦

很多家长都很辛苦,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自觉地帮孩子想办法解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焦虑不安,生怕孩子的前途完蛋了。其实,我们有更好的办法面对孩子的问题。

把问题丢给孩子

我有一位朋友的儿子有多动症的状况,而且还有些自闭。有时朋友会对我抱怨说:“我没有办法了,我已经很认真地去养育我的孩子,可他还是没进步。”实在生气时,她就不理孩子。这时孩子会很乖,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不理我。”我就对朋友说:“看来你儿子很重视他和你的关系。”之后我教她一个方法,让她问孩子:“你要妈妈理你,可你刚才这么做,妈妈不是很舒服。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朋友回去照着做,孩子果然好了很多。

把问题抛给孩子,这是亲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是面对成长的主人,他可能会跌倒,会有缺点,但不管发生什么事,必须把思考的能力还给孩子。比如,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要把责怪和担心放在一边,先问问孩子:“你这次考得不好,妈妈觉得你不是很开心。你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困难?”然后鼓励孩子:“虽然你考得不好,但妈妈觉得你是个蛮不错的小孩,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成绩好一点儿?”把问题抛给孩子后,妈妈可以给他一些指导,和孩子分享自己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家长这样做,既认同了孩子的感受,又让他能够自己面对问题,主动找出解决的方法。

有时我在学校给学生做辅导时会说:“对于你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学生听了好开心,说:“原来老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啊!”然后他开始努力想办法要“帮”我。所以父母有时候不要太辛苦,把问题抛给孩子,或者对孩子说:“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要不要帮妈妈想想看?”父母这样做,孩子会觉得被信任,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他解决问题的力量也会迸发出来。

把“孩子”和“问题”区分开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可以用一个很好玩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外化”。“外化”就是指“孩子不等于问题,是问题在影响孩子”。我在台湾有个学生,她女儿今年6岁,经常无缘无故地“哇哇”乱叫,朝大人发火。看见她这样,妈妈也很生气,两个人就互相生气,关系很糟糕。后来妈妈尝试用“外化”的方法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女儿不等于生气,女儿是一个面对生气的孩子。于是,她对女儿说:“妈妈有时候会看到有生气小虫虫来找你。”女儿就说:“对啊,有时候生气小虫虫会来找我。”妈妈又说:“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生气小虫虫不来找你?”

用“外化”的方法和孩子对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和“问题”不是一体,她就会尝试让两者分离。在这位妈妈用“外化”的方法和女儿对话后不久,有一天女儿对妈妈说:“妈妈,你有没有觉得今天我没生气?”妈妈说:“是啊,生气小虫虫跑到哪里去了?”女儿得意地说:“我把它关到笼子里去了!”这时,妈妈就用很兴奋的语气赞美女儿:“哇,你真的好棒啊!”女儿听了非常高兴,也增强了自信,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管理生气的小女孩。

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又开始“哇哇”地生气,对妈妈说:“今天生气小虫虫又来了,我没办法把它关到笼子里,它一直跑出来烦我。”妈妈说:“没关系,我们再来想想办法。”妈妈没有生气,也没有责怪孩子说:“你这臭脾气怎么又来了?”妈妈的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好,因为孩子的问题原本就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它会反复,甚至会倒退。妈妈如果坚持用“外化”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管理“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越来越稳定。

所以,当孩子身上出现并不让人喜欢的毛病时,家长一定要告诉自己,你不满的不是孩子,而是他面对的问题。这就是“外化”的魅力,把问题和孩子区分开,父母的教育才不会带上情绪,孩子也能增强管理自我的信心。

(本讲座由北京华夏心理培训学校主持,了解更多讲座信息请登录华夏心理网)

上一篇:我们的孩子都怎么了 下一篇:小小少年为何怒气冲天